《風雪夜歸人》4月25日登臺首都劇場

上世紀40年代,戲劇家吳祖光以《風雪夜歸人》點醒戲夢人生,北京人藝曾於上世紀50年代將此劇搬上舞臺。時隔半個多世紀後,人藝“經典保留劇目恢復計劃”的開篇之作,便鎖定了這部極具中國美學基因的作品。昨日,藝術指導馮遠征攜導演閆銳、一衆主創,以及劉恆、陸璐、李洪濤、梁國棟、劉宸、梁丹妮、李勁峯、李金濤等全體演員齊齊亮相。據悉,這出北京人藝今年首部新排大戲將於4月25日登臺首都劇場。

魏蓮生舞臺新星華麗蛻變

此次經過人藝精挑細選的演員,是名副其實的老帶新陣容,既有李洪濤、梁丹妮兩位實力派“老將”,也有陸璐、梁國棟等人藝舞臺新星,更有首次受邀參演人藝劇目的北方崑曲劇院的劉恆。武生出身的劉恆此次將作爲“外援”出演劇中旦角名伶魏蓮生,與人藝青年演員陸璐飾演的玉春,共演一出悽美的浪漫曲。如果說重排《風雪夜歸人》是馮遠征心頭一直縈繞的夙願,那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他一直在尋找“魏蓮生”。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馮遠征在看到劉恆的一剎那,便脫口而出“魏蓮生”。即便他沒有話劇演出經歷,馮遠征仍舊認爲,那便是自己心中魏蓮生的樣子。

從崑曲舞臺上的武生到話劇舞臺上的男旦,初次體驗話劇,劉恆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打破習慣的程式化表演。雖是男旦,但劉恆對角色的設計則是偏小生和書生,“導演一直在細摳我的臺詞,戲曲的獨白是帶韻味的,而話劇則需要更生活化。”在玉春的飾演者陸璐眼中,劇中魏蓮生和玉春的愛情就像蜉蝣一樣,“哪怕在陰溝裏生、水窪里長,終有一天會飛到天上完成華麗蛻變,即便這種幸福只有一天,也抵得上一輩子。”劇中她的表演更是借鑑了很多戲曲元素,“看了崑曲,我發現中國傳統戲曲對感情戲的呈現是非常獨特的,那種細微的肢體和眼神設計,心、眼、手、身段都有戲,方方面面都在展現人物的內心,無論嬌羞還是大膽,都在這些細微的處理中。”

主心骨重歸舞臺詮釋角色

“北京人藝對於人才是開放的態度,希望邀請優秀的、合適的演員來合作,同時讓劇院優秀的青年演員通過作品走到舞臺當中。”馮遠征表示,濮存昕剛剛爲人藝青年演員所做的古詩詞訓練,也對他們此次塑造角色有着很大幫助。

而與青年演員一道接近角色的兩位老演員李洪濤和梁丹妮,無疑是劇中的主心骨。重回人藝舞臺的李洪濤稱自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這次迴歸舞臺是希望把自己表演的功夫再深鑿一下。“蘇弘基這個角色冷酷又柔情,是一個複雜好看的角色。而自己也希望角色的棱角能夠更清晰,在自己的創作接近完成的時候再去借鑑老版的表演,看看如何表達會更準確。”梁丹妮12年前就曾在國家大劇院版《風雪夜歸人》中飾演過馬大嬸,而這一次,她表示全劇從唯美的角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就是重新詮釋了一下,爲了節奏更緊湊,時長也會壓縮,色彩非常濃烈。”

詩境美人是鮮活的生活是光明的

擅長駕馭中國傳統題材的青年導演閆銳對於這部吳祖光的經典劇作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說:“劇中不僅僅有悽美的愛情,還有命運的齒輪和對自由尊嚴與生命的嚮往。這次我們希望能夠讓過去的文本與當下的觀衆產生連接,年輕人如何擺脫世俗的枷鎖,感知生命,在自由的天地裏呼吸,不是以工具人的方式存在,而是以人的生命來和這個世界接觸。舞臺上那些有生命的、鮮活的人物形象,要讓觀衆相信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

詩境美的表達將是全劇的一大看點,“我們希望借鑑傳統戲曲的概念,用寫意、簡潔、凝練的舞臺表達,用現代感的光影,構建起整個戲劇的想象空間,來呈現戲韻美、詩意美。雖是悽美愛情,但傳遞給觀衆的是:生活是光明的、有希望的,愛情是有結果的,全劇結尾通過戲曲和戲劇舞蹈化的呈現,兩個自由的靈魂重新相知相戀。”

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劉暢

統籌/李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