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偲汝《人民日報》(2025年01月23日 第 20 版)

近期熱播的劇集《清明上河圖密碼》中的一些場景,是在影棚內通過虛擬拍攝實現的,實際現場只有一座高10米、弧長52米的巨型LED屏幕和一些屏前置景。劇中共有樹下雪景、地下雅園、白馬送行等8處場景應用虛拍技術完成。“在使用虛擬拍攝的場次中,拍攝效率提升近40%,人力成本節省近60%。”據阿里大文娛數字化製作業務負責人許佳介紹,正在拍攝中的古裝仙俠劇《師兄太穩健》啓用了數字化製作總監這一工種。這一工種和成建制進組的算法工程師、全套定製硬件,共同爲劇組提供虛擬拍攝整體解決方案。

傳統的虛擬拍攝,因爲不同硬件有自己的色彩標準,調色非常耗時,而視覺算法可以很快解決這個問題。爲此,阿里大文娛把算法工程師帶到劇組,成爲劇組的數字影像工程師。影響拍攝的問題,工程師半小時內可以解決;不影響拍攝的,24小時內必須解決。

虛擬拍攝應用規模化,也能夠避免資源浪費。“劇中山頂雪景的戲,如果用傳統方式置景,道具雪的消耗最少也要15噸,現在2噸左右就夠了,至於凌霄殿等場景需要的建材,虛擬拍攝可以節約至少500立方米的木材和大量水泥。”製片人王平介紹。

對於一些需要有視覺奇觀、對視效要求很高的影視作品,虛擬拍攝打開了主創的想象力,較好解決了“上天入地”的場景。業界人士認爲,虛擬拍攝技術還需不斷升級,當下虛擬拍攝更多的是做場景延伸,應該能承接更多複雜的“效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