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述了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城市面貌和風俗民情,讓後人得以一窺“華胥之夢”般富麗繁華的都城盛景。

不久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推出“運河城市”系列展之“夢華東京——北宋開封城”主題展覽,彙集了23家文博考古單位的293件(組)精品文物,其中一級文物36件。展覽分爲“會通”“天街”“風流”三部分,全方位展示了北宋開封的交通貿易、城市佈局、文化藝術風貌,讓觀衆領略“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氣象。

四水貫都 萬國鹹通

北宋定都開封,與大運河有着密切關係。隨着隋唐大運河的貫通,開封成爲運河中樞,“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漕運”。通濟渠在開封被稱爲汴河,橫貫城中,五丈河在北,蔡河在南,金水河繞城而過,形成四河流貫開封的景象,名曰“四水貫都”。北宋大臣張方平曾說“汴河之於京師,乃是建國之本”,大量漕船每年通過汴河運來糧食、財賦和各種物資。

走進展覽序廳,一艘船映入眼簾。船上人影舉杯對飲、吟詩作賦,船窗外的電子屏上,《清明上河圖》中的畫面徐徐展開。參觀者彷彿乘着時光之船,在歷史河流中溯流而上,穿越到北宋開封城。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覽部工作人員朱聿婧介紹,北宋開封是水陸交通發達、經濟貿易繁榮的大都會,其外城、內城、宮城三重環套的城市佈局,影響了元明清都城建設佈局。城市爲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打破了唐代以來的裏坊制度,出現店鋪“侵街”現象,這是現代城市開放式街巷佈局的雛形。本次展覽仿照北宋開封城市佈局來設計展線,並在序廳設置了“夢入東京——CAVE沉浸式影片空間”,將城市空間、地域風貌、街肆場景等以數字化方式進行動態展示,讓觀衆在欣賞文物之前,對北宋開封城有整體而直觀的印象。

在展覽第一單元,宋刻《地理圖》拓片展現了北宋疆域和山川地形,從中可以看出開封所居位置的重要性。開封州橋遺址出土的衆多瓷器,是運河沿岸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縮影。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東京夢華錄》裏的繁華盛景,至今仍聳立在開封的開寶寺塔和繁塔見證過。展櫃裏陳列着二塔的建築構件。開封市博物館藏伎樂紋磚原嵌於開寶寺塔外壁,歷經千年仍光澤亮麗,紋飾精美。開寶寺塔建於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爲八角十三層仿樓閣式磚塔,因遍體通砌褐色琉璃磚,渾似鐵鑄,民間稱其爲“鐵塔”。塔外壁鑲嵌的模製花磚有飛天、寶相花、蓮花、獅子等50餘種圖案,塔的各個部位還使用了20多種造型磚,如腰檐蓮瓣磚、圭形門雲紋磚等,體現了北宋工匠的高超技藝。

宋代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印度、東南亞的香料和西亞的玻璃器等,通過海路貿易輸入中國。獨立展櫃裏的刻花藍色玻璃瓶晶瑩剔透,引人注目。此瓶上部磨刻兩週凹弦紋,下部磨刻4個不規則圓拱形圖案,肩部磨刻一週凹弦紋和一週12個排列不規則的橄欖形紋飾,腹部磨刻3組折枝花草紋,器底厚而呈深藍色,器身淺藍色。朱聿婧介紹,此器爲典型的伊斯蘭風格玻璃瓶,推測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舶來品,反映了北宋時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情況。

天街繁華 禮樂興盛

沿着汴河從東入城向西,來到州橋(又名“天漢橋”),這裏是開封城中軸線御街與汴河的交匯點,是全城的核心所在。

考古工作者對州橋遺址進行持續發掘,發現了宋代的橋基、橋臺、石岸和明代重修的石拱橋等。在州橋東側的汴河河道南北兩岸,發現了巨幅石雕祥瑞壁畫遺存,其上雕刻海馬、仙鶴、祥雲等,是目前所見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印證了《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

展覽中的嘉祐石經《周禮》殘石,曾立於開封太學,是北宋文教昌明的實證。宋仁宗命國子監將儒家經典刻於石上,作爲天下學子的“標準教科書”。這部石經始刊於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畢工於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經文用篆、楷二體書寫,故又名“二體石經”。

宋徽宗趙佶熱愛文化藝術,不僅鑑藏頗豐,還創作了不少書畫佳作。趙佶尤善畫花鳥,其作品以精工逼真著稱。故宮博物院藏趙佶《梅花繡眼圖》是此次展覽中備受矚目的珍品。圖中梅枝瘦勁,向右伸展,枝上疏花秀蕊,一隻繡眼俏立枝頭,鳴叫顧盼,與清麗的白梅相映成趣。此圖爲趙佶早年作品,所繪梅花爲宮梅,這種梅的畫法精細纖巧、敷色厚重,帶有富貴氣息,爲宮廷所喜好。

大晟鍾是徽宗時期禮樂文化的體現。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今河南商丘一帶出土了6件宋公成鍾,因其出土於春秋時期的宋地,徽宗認爲是祥瑞之兆,且有感於當時全國音律不齊的問題,遂設立大晟府,重製新樂,命工匠仿照出土編鐘鑄造大晟鍾,發送國內各個州府。大晟鍾共鑄12編,每編28件,共336件。每套鐘的基準音高都是黃鐘宮,作爲標準音律定音。此次展覽中可以看到來自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開封市博物館的7件大晟鍾,按音階高低排列。它們的形制、紋飾、銘文風格相近,皆爲平口鎛鍾,懸掛處不作長甬,並飾以雙螭紋。

《蹴鞠圖》和足球紋銅鏡反映了蹴鞠這一運動在宋代宮廷和民間的流行。《蹴鞠圖》爲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黃慎所作,描繪了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宰相趙普等人蹴鞠的場面,人物神情生動,筆意奇趣不俗。足球紋銅鏡刻畫了宋代青年男女踢球的情景。據詩文記載,開封城中常舉辦蹴鞠比賽,引得市民爭相觀看,萬人空巷。

萬姓交易 名士雅集

大相國寺在關於北宋的小說、影視劇中經常出現,這不僅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也是一處大型雜貨交易市場。朱聿婧介紹,北宋時期,每月在大相國寺開放8次“萬姓交易”,官民士庶均可參加,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就曾在此購買珍饈佳果和金石藏品。

展櫃裏陳列着琳琅滿目的瓷器、金銀器、漆器等,令人遙想“萬姓交易”的盛況。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定州博物館藏白釉刻蓮紋龍首淨瓶是定窯精品,其胎質細白,釉白泛青,採用堆貼、刻花、劃花技法裝飾,頸、肩、腹部有覆蓮紋、仰蓮紋、弦紋等。流爲龍首形,龍頭高昂,頸短粗,前額凸起,雙角併合後上揚,怒目,側耳,上頜揚起,露出舌尖。

宋人喜愛飲酒,開封城中酒肆林立,宴飲達旦。河北省易縣大北城窖藏出土的銀執壺、銀溫碗、銀盞等,顯示了宋人飲酒的講究。《東京夢華錄》記載:“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菓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

北宋時期,溫州漆器名揚天下,以日常生活用器爲主,造型與同時代金銀器、瓷器相近,碗、碟多爲花口或花瓣式。此次展出溫州博物館收藏的漆碟、漆盞託、漆碗,造型優雅,工藝精湛,體現了北宋漆器的特點。

西園雅集是北宋京城中一場著名的文人雅集,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李公麟等名士聚於駙馬王詵的西園,會後李公麟作《西園雅集圖》,米芾書《西園雅集圖記》,使之流芳百世。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款碧玉西園雅集圖筆筒,反映了後人對宋代名士風雅的追慕。此次展覽還匯聚了“宋四家”中3位名家的作品,如宋拓蘇軾楷書歐陽修豐樂亭記、明代緙絲米芾行書白居易五言詩軸、明代摹刻古香齋藏蔡襄帖木刻板等,彰顯北宋人物風流、文化璀璨。

金明池是北宋御苑之一,坐落在京城順天門外。每年農曆三月,皇帝敕令開放金明池,與士民於此共觀龍舟爭標。天津博物館藏張擇端款《金明池爭標圖》記錄了這一京城盛事。在不足一尺見方的絹本上,畫家繪出方圓九里三十步的金明池及岸邊的景觀和人物。畫面以一艘大型龍舟爲中心,其兩側各有5艘小龍舟,船頭各立軍校一名,舞旗招展,舟中槳手奮力劃棹,向前方標杆衝去;岸上百姓或觀看龍舟,或春遊賞玩,或買賣交易……衆多人物匯聚圖上,雖微小如蟻,卻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圖描繪的景物、活動與《宋史》《東京夢華錄》等古籍記載基本吻合,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展廳裏還設有“金明池爭標裝置打卡空間”,讓觀衆親身感受宋代龍舟競渡的熱鬧場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