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出昆岡——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作爲故宮博物院2025年首個特展,此次展覽以和田玉文化爲切入點,生動展現中華文明以玉爲媒、交融互鑑的發展歷程。展覽遴選258件具有代表性的和田玉精品,其中130件珍貴文物爲首次展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玉料產地,早在新石器時代便開始進行玉料開採。清乾隆年間實施貢玉製度,將和田玉的製作和使用推向歷史高峯,並推動中國玉器藝術繁榮發展。
“此次展覽的名稱‘玉出昆岡’,出自蒙學經典《千字文》。巍巍崑崙山岡,白雪連綿,河流奔湧,是和田玉的生命之源。”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策展人黃英說,清代宮廷和田玉經歷了大自然的重重磨礪和玉工們的精心雕琢,是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展覽分爲“玉之源”“玉之禮”“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5個單元,立體展現傳承久遠、燦爛輝煌的和田玉文化。
漢代白玉辟邪是故宮博物院現藏年代最早的和田子料玉器。辟邪是傳說中一種能驅走邪穢的神獸,原型爲獅子。獅子產於西亞、北非等地,西漢時期隨着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並與傳統翼獸結合,衍生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神獸——辟邪。
乾隆御題白玉採玉圖山子和青玉採玉圖插屏上的浮雕,生動表現了開採和田玉料的場景。白玉採玉圖山子頂部和背部保留子玉皮殼,呈大面積桂花黃色及褐色,正面採用減地高浮雕技法琢採玉情景:兩名男子頭戴氈帽,腳穿高靴,腰間扎繩,長繩盤於腰後,正彎腰躬身,雙手用力搬動玉石。背面陰刻楷書乾隆御題詩《于闐採玉》。青玉採玉圖插屏正面浮雕採玉場景:8名採玉人沿石階行走,1人策杖在前,其後6人或抱、或抬、或推車、或肩挑玉石,另有1人走近高處城樓,似在叩關。插屏背面鐫刻乾隆御題詩《和闐玉》。
“玉之禮”單元展示了玉璽、玉圭、玉璧等宮廷玉禮器。白玉盤龍鈕“大清受命之寶”是乾隆皇帝欽定二十五寶之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寶璽爲方形,盤龍鈕,印面陽刻“大清受命之寶”,漢文篆書滿文本字,各二行。乾隆款白玉組圭依據北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南宋龍大淵《古玉圖譜》設計,包括鎮圭、介圭、瑑圭、琰圭、穀圭、躬圭。每件玉圭一面雕琢紋飾,另一面刻篆書器名,側面刻楷書器名與“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代宮廷玉器注重風雅和意趣,尤以文房清供與仿古玉器爲最。乾隆御題青玉獸耳活環鳧魚紋壺以《欽定西清古鑑》中的青銅“漢鳧魚壺”爲藍本製作。壺圓腹,直口,壺肩和腹部一側凸雕獸面銜活環。壺身飾變形夔龍紋、雷紋及兩週鳧、魚、龜紋,細緻靈動。壺口外壁鐫刻乾隆御題詩《詠和闐玉鳧魚壺》。
乾隆御題青玉百獸紋豆仿《欽定西清古鑑》所繪青銅“周百獸豆”而制,是故宮博物院現藏唯一的玉豆。器蓋及器身淺浮雕百獸和獵人,蓋裏刻乾隆御製詩《詠和闐綠玉百獸豆》。
如意又稱“握君”“執友”“談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清代宮廷玉如意選材精良,雕琢細緻,寓意吉祥。故宮博物院現藏玉如意800餘件,以乾隆時期玉如意數量最多。此次展覽精選了5件玉如意,分別爲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碧玉製成。其中一件乾隆御題青玉如意,長56釐米,寬12.7釐米,爲故宮博物院現藏玉如意中體量最大者。
在“玉之巧”單元,不少觀衆被瑩潤精美的月令組佩所吸引。它以整塊和田白玉剖琢而成,包括十二月令花佩和圓形花蕊。每個月令佩均爲花瓣形,一面雕月令花卉,另一面雕相應的陽文篆字。圓形花蕊一面雕水仙、海棠、萬年青、靈芝圖案,另一面雕陽文篆書十二音律,對應12個月令花佩。花蕊中心爲六環式活心,可轉動,採用鏤雕絕技雕成。
象生玉器是清宮賞玩用玉的重要門類。白玉巧雕螳螂蝠桃上半部雕琢一隻展翅飛翔的蝙蝠,下半部利用玉料天然的翠綠色雕出桃葉、枝梗。在一根桃枝上圓雕一隻大螳螂,螳螂一足落在桃枝上,正側頭靜觀。黃英介紹,清宮舊藏和田玉中,如此件帶有鮮豔綠色的白玉極爲罕見。
下棋是清代宮廷中風行的休閒雅事。此次展出了玉圍棋、玉象棋、玉雙陸等。玉圍棋以白玉、碧玉製成,共371粒,其中白玉棋子185粒,碧玉棋子186粒,分別置於描金花卉紋漆罐內。對弈時,白、綠兩色棋子相映,頗爲清新雅緻。這組玉棋子舊藏養心殿,應爲皇帝御用之物。
痕都斯坦玉器在乾隆時期備受推崇。展覽中既有來自域外的痕都斯坦玉器,又有本土工匠的仿製品,體現了中外玉文化交流互鑑。痕都斯坦青玉雙檠燭臺爲18世紀印度生產,臺底盤內鐫刻乾隆賦詩《詠痕都斯坦玉燈檠》。隨後,乾隆下令蘇州玉工以和田玉仿製了一件白玉雙檠燭臺,其燈挺來自印度,燈盤爲清宮後配,鐫刻乾隆御題詩《詠和闐玉燈檠》及“大清乾隆年制”隸書款。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