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融水山三妹,長得不瘦也不肥。走過池塘魚擺尾,走過山邊蜜蜂追。”
5月19日,第14箇中國旅遊日當天,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峯公園歌仙廣場,苗族女孩韋莉莉身穿民族服裝,直播唱山歌。韋莉莉家住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洞頭鎮,因唱山歌走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名叫“山三妹”,擁有130多萬粉絲。
“網名靈感來自電影《劉三姐》。我想學習劉三姐,‘山歌敬親人’。”韋莉莉說。在廣西,劉三姐這一歌仙形象深入人心。相傳古時在立魚峯下小龍潭,劉三姐傳歌騎魚成仙。柳州人對山歌情有獨鍾。多年來,山歌文化如同一泓清泉,滋潤着每一位歌者。魚峯山下、小龍潭邊、江濱公園裏,每天都有人唱山歌、開直播,不亦樂乎。
柳州,這座會唱山歌的城,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我想讓更多人認識、瞭解柳州山歌”
柳州歌仙廣場,人山人海。面對着15部手機攝像頭和幾百名觀衆,韋莉莉說道:“多謝四方鄉親,歡迎走進我的直播間……”
從大山裏走出的韋莉莉今年25歲,從小喜歡唱山歌。4年前,她開始嘗試直播,拍攝苗鄉風情、農村生活。一開始,直播間往往人很少,她也曾想過放棄。
2021年,韋莉莉來到魚峯公園嘗試戶外直播唱山歌。“下午兩點半開播,直播間僅100多人,現場也只有幾位遛彎的阿公阿奶聽我唱歌。”彼時,手機、補光燈、600塊錢的聲卡是陪伴她直播的“三件套”。
起初,直播唱山歌人氣不旺。韋莉莉說,她早先只跟着歌詞唱,沒有新意和特色,觀衆並不買賬,“直播有特色才能吸引觀衆,平臺才願意給流量。”後來,韋莉莉通過拜師學藝,學會了山歌創作,粉絲隨之增加。春節、“五一”等節假日,韋莉莉直播間同時在線人數常常超過2萬。
近年來,柳州山歌網絡直播逐漸火起來。許多人湧入公園,投入文旅經濟大潮。有搞直播的,有爲主播提供民族服裝的,連周邊出租的房子都跟着走俏了。
很多人表示想要學習山歌直播,韋莉莉覺得這是傳揚柳州山歌文化的契機,於是便開始招學徒,組團隊。韋莉莉每天直播4個小時,在直播間裏,她公開教學員,進行線上對歌,“即炒即賣,新鮮熱辣”。“學員學習完全免費,我想讓更多人認識、瞭解柳州山歌,把柳州山歌網絡直播越做越大。”韋莉莉說得實在。韋莉莉的徒弟目前有近300人,有兩位徒弟在短視頻平臺粉絲量突破30萬。
許多年輕人懷揣夢想,像韋莉莉一樣,開啓山歌直播,投身文旅經濟。不久前,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的山歌主播韋忠秀專門到柳州取經,借鑑山歌經驗。到柳州10天,她漲粉11萬。這位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的布依族姑娘表示,要把學到的東西帶回去,唱好家鄉的山歌。
“傳遞時代正能量,非遺山歌我傳揚”
柳州市魚峯區文化館,牆壁上精心裝裱着的劉三姐文化藏品,令人目不暇接:歌書、劇照、唱片、郵票、連環畫、手抄歌譜……文化館館長黎萍說:“柳州山歌研究者們收藏的劉三姐文化展品,吸引不少學生、市民參觀。”
2012年,魚峯“小歌仙”少年兒童藝術團成立。藝術團由合唱團和舞蹈團組成,目前發展到180多人,《壯家的甘蔗林》《飛向藍天》等節目參加過比賽,上過劇場。黎萍說:“每週末,孩子們都會來文化館排練。今年春季,我們館裏舉辦了山歌培訓等公益班30個。”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各族羣衆聚集對唱山歌的活動形式稱爲“歌圩”。歌圩規模有大有小,大的甚至數千上萬人。據黎萍介紹,魚峯區建成5個“魚峯歌圩”示範校、1個“魚峯歌圩”研究開發中心,還推出山歌繪本,打造“魚峯之聲”等品牌。不少文藝團體還嘗試將山歌與現代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結合,創作出年輕觀衆喜聞樂見的作品,讓山歌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柳州魚峯歌圩被列入廣西的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陸連芳說:“我們以歌爲媒,以歌會友,以歌傳藝,以歌傳史,以歌傳俗。”
陸連芳是瑤族,籍貫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少時讀書到柳州。後學唱柳州山歌,成爲傳承譜系第四代傳人。韋莉莉拜的師傅,便是陸連芳。
“柳州山歌多即興創作,臨場發揮,有獨唱、對唱、聯唱等形式,種類有盤歌、搶歌、鬥歌、對子歌、猜謎歌等。”陸連芳介紹,“歌詞有韻易記,常用賦比興等表現手法。”
陸連芳認爲,柳州山歌需要在傳承中發展,才能“聲聲不息”。近年來,陸連芳到柳州市柳石路小學、柳石路第二小學、白雲小學、魚峯區培智小學等學校教孩子們唱山歌,還到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舉辦山歌講座。
“我進校園來上課,人教文章我教歌。莫笑山歌是土貨,蠶蟲口裏吐綾羅。”陸連芳創作山歌超8000首,內容涵蓋二十四節氣、尊老愛幼、文明創城、普法宣傳等衆多方面。
陸連芳的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學生劉日紅因寫本科畢業論文《柳州市“魚峯歌圩”旅遊文化內涵及開發建議》與陸連芳相識,拜其門下。這位年輕人以此自勉:“爲獲稻穀育禾秧,爲學才能進學堂。傳遞時代正能量,非遺山歌我傳揚。”
“山歌就在田野間,心想唱歌就唱歌”
4月10日,2024中國·柳州“魚峯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暨“歌仙劉三姐”廣西山歌王爭霸賽在柳州舉行。爭霸賽上,來自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40名山歌手唱出“最炫民族風”。
自報家門,抽題答歌,三人對歌“打三角竈”……五輪比拼攻擂,來自柳州市鹿寨縣的小夥子韋德運獲得爭霸賽“歌王組”一等獎,戴上“王中王”字樣的民族風情帽子。
“柳州山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韋德運說,“山歌就在田野間,心想唱歌就唱歌。”14年前,以三本歌書爲緣,韋德運接觸了柳州山歌,如今山歌已融入他的生活。
5月9日,鹿寨縣中渡鎮迎來20輛大巴車。柳州市第十五中學的學生們來此研學。“洛江河水清又清,山歡水笑迎貴賓。古鎮唱響迎賓調,一首山歌萬般情。”韋德運的歌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們。韋德運是中渡鎮寨上村人,他在鹿寨香橋岩溶國家地質公園擔任研學旅行指導師。
讓課堂行走起來,讓山歌傳唱更廣。韋德運介紹,“研學團可以參加闖關活動。山歌、彩調、投壺、射箭,拆‘字中字’遊戲等,每過一關都會獲得錦囊,或下達新的挑戰任務,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柳州山歌接地氣,不僅從事旅遊的人愛唱山歌,在柳州的社區鄉村、大街小巷,男女老少大多會哼兩句山歌。
從爭霸賽上,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柳州山歌內容的廣泛性。據廣西山歌學會副會長黃麗瓊介紹,爭霸賽主題包括民族團結進步以及百姓生產生活、風俗禮儀、家教家風等內容。
“爭霸賽中我用的是桂柳話,有地方特色,本地人感到親切生動。柳州山歌一直以來擁有衆多聽衆,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有不定期的歌會,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韋德運說。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
位於柳州市城中區的柳州文化藝術中心柳州音樂廳,光線明亮,立體環繞音響等配備齊全。歌手高紅升說:“不久前,2024中國·柳州‘魚峯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在這裏角逐。”高紅升以一首《瑪依拉變奏曲》獲得一等獎。
高紅升是廣西科技大學人文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比賽嚴謹專業,柳州舉辦這樣的比賽,是山歌愛好者的福音,爲我們提供了互相學習交流借鑑的平臺。”高紅升說。
邀請賽現場,來自18個省份、26個民族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的80多名歌手齊聚,同臺比拼,歌聲連連,精彩紛呈。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活動實施單位柳州市藝術劇院黨委書記、院長葉苗壯說:“舉辦山歌邀請賽是擦亮柳州山歌品牌的生動實踐,我們向各地頗具實力的山歌歌手發出了邀請。此次邀請賽由業內專家現場擔任評委,參賽歌手專業度高,面向市民遊客免費開放。賽事堅持文化惠民,傳承山歌文化,爲展現各族人民精神風貌提供舞臺。”
近年來,柳州山歌帶火文旅產業。葉苗壯說:“我們立足柳州山歌,結合非遺展演、文創展銷、文旅推介等,拓展文旅體驗新場景。”比如,今年藝術中心開展“‘三月三’非遺民俗風情展”,伴手禮明信片等文創產品設計中融入山歌元素,推出三條“聽歌+嗍粉”旅遊線路,還有山歌作品徵集大賽、山歌展演展示、柳州東門戲臺藝術展演等活動。
柳州還邀請山歌手們身着民族服裝,打卡美景美食。來自老撾的山歌手羅嘉春說:“在柳州,我看到人們喜歡唱歌,喜歡用山歌表達自己的心情。”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山歌手白莉莉說:“我聽過劉三姐的故事,非常喜歡山歌文化。”
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劉莉介紹,山歌邀請賽和爭霸賽系列活動單日全網直播總瀏覽量達273.2萬次,全網建立直播間64個,聯動媒體平臺超60個。
無論是在互相賽歌、賞歌的歌圩,還是在“唱歌不搭臺,對歌不見面”的網絡直播,柳州把山歌唱活了,把文旅經濟“唱旺”了。
山歌文化正成爲柳州的文旅“名片”。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遊客吳女士到柳州旅遊,特意前往魚峯公園打卡,“除了品嚐地道螺螄粉,還必須實地感受對唱山歌的盛況。”吳女士站在圍觀歌隊的人羣中,不時拿起手機拍照。
依託山歌經濟的火熱,2024年廣西“三月三”假日(4月11日—14日)期間,柳州市民遊客出遊熱情高漲,文旅市場供需兩旺,旅遊消費充滿活力。數據顯示,柳州市共接待遊客31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28億元,其中魚峯公園接待遊客近12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寶貴的山歌文化資源是柳州文旅融合發展的着力點。”劉莉表示,接下來,我們將提升魚峯歌圩設施和服務,增設山歌直播點位,加強網絡信號,成立歌友之家,開展柳州山歌“天天唱”“月月比”“季季演”“年年賽”等系列文化活動,邀請全國各地“山歌王”、山歌手到柳州“以歌會友”,發展山歌研學旅遊。同時,復排提升柳州原創彩調劇《劉三姐》,舉辦山歌作品徵集大賽,開發山歌主題文創產品,建設山歌文化展示中心和劉三姐小劇場,謀劃建設山歌文化主題街區,培育壯大文旅經濟,推動柳州山歌文化旅遊實現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