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徐丹陽 白楊 實習生 劉德熙
霸道總裁虐戀情深,主婦華麗蛻變復仇歸來,少女穿越古代變王妃……你是否也刷到過這樣的網絡微短劇?
鋪墊少、反轉多、劇情獵奇、爽點密集……如今,網絡微短劇成爲不少年輕人的“電子榨菜”,有些內容雖然很土很尬,但卻讓人上頭。然而,部分網絡微短劇內容俗套、價值觀扭曲、爲了“爽”而“爽”,不斷挑戰觀衆的底線。
年輕人如何看待網絡微短劇?他們期待看到怎樣的網絡微短劇?在中國青年報社出品的新一期《參數》節目中,幾名青年分享了他們對網絡微短劇的看法。
抓人眼球的網絡微短劇
“網絡微短劇能在短時間內給我很多不一樣的內容,也讓我節省了獲取信息的時間。”在21歲的大學生鄧呂萱看來,網絡微短劇的節奏快、內容豐富,同時故事短小精悍,觀衆不用太費腦子思考,就能快速理解劇情。
今年16歲的高中生王君羽發現,刷網絡微短劇的過程充滿了未知性,“往上滑又是另一個爽劇劇情,隨機性比較強”。
“時長短、反轉多,而且每集之間沒有太多關聯性,符合當下年輕人碎片化的觀看方式。”00後大學生劉亞婷在坐地鐵時,會習慣性地打開手機,看幾集網絡微短劇。她認爲,相比於傳統的電視劇,網絡微短劇更契合她的觀看習慣。
00後大學生歐麗鳳喜歡觀看網文改編的網絡微短劇,她覺得與網文相比,網絡微短劇能更加直觀地呈現情節,讓觀衆收穫更多“體驗感”,有些網絡微短劇尊重原著,提煉出了最精彩的部分,而且演員的演技在線、顏值“養眼”。但她也發現,部分網絡微短劇爲了吸引眼球、迎合低級笑點,不僅大篇幅修改原著,還添加了許多惡俗的情節和無厘頭劇情,“只是單純地刺激感官,用低俗情節博取流量”。
05後初中生時天陽注意到,身邊的一些同學在刷微短劇時把握不好“度”,經常刷到半夜,耽誤了寫作業,還會導致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時天陽覺得,青少年的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心智也沒有成熟,更容易受網絡微短劇傳達的負面信息誤導。不雅詞彙、極端情節時常夾雜在劇中,可能會使青少年被網絡微短劇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5.5%的受訪青年認爲現在的網絡微短劇質量參差不齊。
“電子榨菜”變質了
“目前網絡微短劇的製作成本低、劇本內容粗糙,同時,有些演員的演技浮誇,情節也比較尷尬,故事毫無邏輯。”00後大學生陳諾關注到,很多“無腦爽劇”充斥在微短劇市場中。
陳諾分析,網絡微短劇的受衆對劇情要求偏低,更多是爲了“看個樂”,“作爲‘電子榨菜’,網絡微短劇迎合了觀衆消遣娛樂的需求,觀衆想要依靠爽劇,將自己從繁重的工作、課業中解脫出來,尋求短暫的放鬆”。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4%的受訪青年認爲網絡微短劇製作粗糙,經不起推敲。
今年23歲的吳航坦言,許多網絡微短劇的營養含量不高,看了之後沒有收穫,“看多了容易活在夢裏”。
如今,網絡微短劇中不乏“奇葩”劇情。一方面,主人公自帶“主角光環”,身份要麼是霸道總裁,要麼是“落難公主”或隱形富豪,人物設定脫離現實,容易讓觀衆沉湎於幻想中;另一方面,一些劇情刻意挑起對立,例如倡導用金錢來衡量人的社會地位、將人分成三六九等。
歐麗鳳認爲,網絡微短劇行業的創作風氣不良,從業者一味地想抓住用戶,爲了追逐流量而捨棄質量,“劇情越離譜,衝突越激烈,觀衆就越多”,使得刻意製造矛盾,甚至違背道德的情節廣泛傳播。
除了劇情獵奇、顛覆三觀,部分網絡微短劇故事達到高潮時,還會利用用戶意猶未盡的心理,故意留下懸念,需要花錢解鎖才能繼續觀看。吳航尤爲反感平臺的收費機制,“許多微短劇需要VIP才能觀看,但內容含金量又不高”,用戶容易陷入付費連環套中。
針對網絡微短劇領域的亂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提出要加快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覈細則》,發佈了多項管理措施。2023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開展了爲期一個月的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工作。各大短視頻平臺紛紛響應,下架大量價值觀導向不良的違規作品。
年輕人呼喚優質網絡微短劇
“優質的微短劇,不僅劇情能夠吸引人,更要貼近生活。”在時天陽看來,網絡微短劇體量雖小,卻往往涉及各種社會現象和人際關係,他希望能透過網絡微短劇這扇窗瞭解更大的世界。
歐麗鳳期待市場上出現更多反映市井生活、接地氣的網絡微短劇,“同時又稍微高於現實,比普通人的經歷更加戲劇化,能給平凡生活帶來樂趣”。
王君羽認爲,網絡微短劇作爲人們放鬆、休閒的渠道,應該是活潑且幽默的,“但也不是爲了幽默而幽默,肯定要有意義”。
劉亞婷覺得,優質的微短劇也許製作得並不十分精美,但一定是用心的。當下很多網絡微短劇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套着相似的模板進行翻拍,“換湯不換藥”,自己希望看到有新意、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7%的受訪青年認爲,要想規範網絡微短劇健康發展,必須堅守創作底線,倡導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鄧呂萱說,優質的微短劇能夠鼓勵觀衆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也能引導社會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其中超過一半的短視頻用戶曾看過篇幅3分鐘以內的微短劇、泡麪番等,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收看比例超過五成。
面對龐大的受衆,網絡微短劇從業者更需要在作品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傳播正能量。劉亞婷直言,“教育意義可以不用那麼深刻,但要剔除貶低弱勢羣體、宣揚對立觀念的落後思想”。
王君羽希望,平臺應加大對網絡微短劇的篩選力度,共同抵制違規作品,“如果整個網絡氛圍都是健康向上的,那些劣質、低俗、傳播不良信息的微短劇也會收斂”。
王君羽最近觀看了網絡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她認爲這部劇傳播了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底蘊,也使人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相較於那些流水線作品,這樣的網絡微短劇更有知識含量。
“我覺得網絡微短劇既要有讓人‘上頭’的爽劇,也要有一些劇情深入、能夠宣揚我們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陳諾期待編劇們沉下心,耐心打磨劇本,不能停留在土味、低俗的內容上,要從生活中汲取養分,提升作品的文化內涵,這也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