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個週末,位於廣州佛山南海區的一場新潮有趣的大圩PLUS新生市集活動拉開了百年老圩活化的序幕。鮮活有趣的新生市集,遇上了近400年的平洲大圩,究竟會碰撞出怎樣奇妙火花?據統計,大圩PLUS新生市集三日人流量高達6萬人次。大圩PLUS以年輕化的姿態進入大圩,打開了百年老圩的新大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鈺鳳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楓
趁圩是南番順的集體記憶
大圩位於南海桂城街道中部偏東,北面與廣州荔灣接壤,是原平洲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創於明朝。大圩水網密佈,毗鄰平洲水道,船舶運輸方便,因此吸引了周邊,如荔灣、番禺、順德及平洲四鄉的民衆前來經商趕集,很早就形成了桑、蠶、菜等農產品集散地。每當“圩日”,大圩人山人海。
今年70多歲的郭林是土生土長的大圩人。一條几百米的永安路,幾乎承載了他一生的記憶。他很小的時候,這裏逢三六九就有圩市。當時的大圩以農產品交易爲主,名氣很大。赫赫有名的大圩“豬欄橋”,正是因生豬交易、肉檔雲集而出名。“當時石板路很窄,商販把路擠得水泄不通。”在郭林的記憶裏,圩日天不亮就熱鬧起來,早上七八點鐘人羣逐漸散去,大家都忙着下田幹農活去了。後來,圩日變成了逢一和六開市,道路也在上世紀50年代拓寬了。周邊農田越來越少,廠企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聚集,圩日更熱鬧了。“我們平洲人很多在廣州上班,廣州人聽說我們這裏有這麼大型的圩日,都過來趁圩。”在郭林的記憶裏,大圩圩日南來北往的商人以外地人居多,“什麼都可以買得到。”
得益於南番順水陸交通樞紐的便利,平洲成爲南海最早實施“三來一補”的地方,大圩圩市商品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80後”梁小姐說童年時最開心的就是“趁圩”,沒有一個孩子能夠空着手離開。幼兒園門口的威記,是她童年記憶裏最美味的早餐;因爲有環宇書店的存在,她愛上了看書。跟所有“80後”的文藝青年一樣,梁小姐最興奮的就是圩日去“淘碟”。“在豬欄橋的河岸邊,堆滿了各種磁帶、碟片,什麼明星的都有。”成年後梁小姐搬離了大圩,但有空還會回去威記麪館喫碗雲吞麪,回味童年的味道。
大圩太平路上的威記麪館已經營業將近40年了。每當圩日,小小的店鋪變得非常繁忙。秀記鐘錶店也是多代傳承的老字號了。冼妙愛是秀記鐘錶店的第三代傳人。在這條路上,還有環宇書店、康權首飾鋪等,都是街坊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至今仍在提供服務。
大圩“融舊納新”煥新生
1月5日,昔日“平淡”的太平路煥然一新,太平路市集、水岸中段的舞臺、沿路的文化展牆,頭頂的榕樹全都換上年輕的“妝容”,映入滿眼的朱璟紅與山礬白。水道邊,約50家商戶沿太平路一字排開,氣勢恢宏。本次大圩PLUS集市商品包含文化綜合、美學生活、藝術創意、美味時光、匠心手作五大類別。有意思的是,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國潮文化在這場市集中得到充分呈現。民謠歌手登上古老的“豬欄橋”,演繹最新國潮音樂。大圩粵曲演出團隊也登上舞臺,載歌載舞,歡樂趁圩。“融舊納新”成爲本次市集活動的最大特點。延續近400年曆史的傳統“圩日”和代表新商業形態的文化集市,在這裏實現了有效融合。
實際上,這次市集也揭開了平洲大圩煥發新生的序幕。據瞭解,2023年年底,平洲大圩(豬欄橋)活化改造項目已完成立項。該項目被命名爲大圩PLUS,項目將對約3萬平方米舊公有物業提升改造,通過商業運營最終推動實現片區物業全面活化。未來,該項目將以圩市爲主題,融合新舊業態進行全面升級。
大圩PLUS的建設運營,將喚醒老平洲的文化魂、煙火味,提升老平洲的幸福感。該項目在保持原圩日傳統的基礎上,持續和青年演藝、青年創意產業相結合,聚集文藝新青年,爲古老大圩帶來年輕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