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只有立足講好故事,去除內容水分,讓人物有成長、故事有發展、畫面有美感,才能贏得觀衆發自內心的點贊。
近日,在首屆杭州微短劇大會上,管理部門、創作者、專家學者對活力湧動的微短劇進行深入探討,就如何推動微短劇精品化創作和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微短劇作品上線數量和觀衆規模顯著擴大,已成爲我國網絡視聽領域主體龐大、創作活躍、生態多樣的重要類別。
伴隨移動互聯網普及,在網絡視聽領域,小體量、快節奏的內容呈現方式受到用戶青睞,微短劇應運而生。微短劇看似只是短視頻的劇集化或長視頻的濃縮版,實則在視聽語言、內容邏輯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一種新興的網絡影視類別。微短劇的出現,開闢出一條網絡視聽內容創作的新渠道。
短小精悍的微短劇,單集最長不超過15分鐘,最短甚至不足60秒,在有限的篇幅內高頻呈現劇情亮點,懸念感強,情節緊湊。微短劇以橫屏和豎屏兩種形式出現。橫屏微短劇更像網絡劇的微短化,節奏快、反轉多,同時兼顧劇情連貫性。北京市廣播電視局2022年“青春中國夢”網絡視聽精品創作項目入選作品《反詐風暴》,講述公安民警破獲詐騙案、幫助人民羣衆挽回財產損失的故事,24集、每集10分鐘的體量容納10餘個案件,並輔以反詐知識普及,創作難度不亞於長劇。豎屏微短劇以短視頻平臺爲主要播出渠道,基於上下滑動的觀賞模式,在劇情設計上壓縮出場人物數量,更強調人物對話、角色表情和情緒刻畫,人物畫面突出、現場感強。山西省廣播電視局指導創作的《二十九》以豎構圖爲主,單集出場人物只有三五個,鏡頭隨人物之間密集的對話來回切換,主人公彷彿站在觀衆面前說話,帶來沉浸式觀看體驗。
不論橫屏還是豎屏,關鍵都在質量水平。小體量、快節奏、高密度等特點,讓微短劇迅速受到觀衆歡迎,形成網絡視聽新的“流量高地”。近一段時間,一批專業創作者加入,帶動微短劇優質作品創作。例如,在國家廣電總局組織的2022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中,首次單列“網絡微短劇”專項,《大媽的世界》《中國節氣——穀雨/春分奇遇記》《老吳的傳承》《開挖掘機怎麼啦》等作品上榜,精品化成爲創作者的心之所向。
微短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需要在創作各環節強化精品意識,以小切口講好故事,提高內容質量。無論是劇情鋪陳還是鏡頭敘事,無論是編導演還是服化道,無論是後期剪輯還是特效製作,只有各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整體纔會有好的呈現。在這方面,傳統影視劇創作經驗值得借鑑。只有立足講好故事,去除內容水分,讓人物有成長、故事有發展、畫面有美感,才能贏得觀衆發自內心的點贊。
然而在高速發展的狀態下,爲了博得眼球,一些微短劇一味追求劇情反轉、密集爽點,出現粗製濫造、格調低下等問題。爲此,管理部門在加大內容審覈和運營監管力度的同時,也注意對精品內容創作進行指導與扶持,一批創作者正努力探索微短劇題材內容新空間,微短劇的精品內容供給也在持續提升。
優秀的影視作品,無一不是各環節齊心協力、認真打磨的成果。微短劇的策劃立項、劇本創作、拍攝剪輯、宣傳推廣,需要更多優秀人才支撐。微短劇要發展壯大,乃至與電影、電視劇、動漫、音樂等藝術形態同臺競技、融合發展,還需要建設起整個創作傳播鏈條的人才隊伍,讓有創意、懂技術、有情懷的人才投身微短劇行業,爲觀衆帶來更多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精品佳作。
作爲新興網絡文藝形態,微短劇正拔節生長。創作者應當開掘新題材,弘揚正能量,不斷優化創作流程和創作方法,着力打造更多微短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