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9月的杭州“盛妝”煥新,亞運元素隨處可見,乾淨整潔,文明有禮,整座城市正以最好的姿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四海賓朋。9月23日晚,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聚焦這座以文明爲城市最美底色和最亮名片的歷史文化名城。
“綠色、智能、節儉、文明”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而舉辦亞運會這樣的高水平賽事,也是浙江持續推進“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讓文明觀念深入人心的一大契機。杭州將“迎亞運盛會”和城市文明創建相結合,持續推進“浙江有禮·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實踐,讓文明觀念深入人心,爲亞運盛會增光添彩。
如今,當我們漫步在文明有禮的杭州街頭,身處濃厚的亞運氛圍之中,很自然想到“最美杭州”的煉成並非一朝一夕,正是二十年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日常文明創建,才能在今天結出文明亞運的碩果。
禮讓名城 亞運擔當
6月15日,杭州市文明辦等單位推出2023 第三屆“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百萬百日文明出行零違法活動,交警部門倡議市民亞運期間採取公交、地鐵、騎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讓路於客”。所有交通參與者,都是這場賽事的主角。100天以來,共計約180萬人次參與活動。
錢江晚報評論說,杭州不只要“讓路於客”,還要在更多方面彰顯“有禮”姿態與風采,這不只是一種配合,更是一種支持、一種奉獻,是“與有榮焉”的自豪和驕傲,更是東道主該有的樣子,是杭州人該有的“亞運擔當”。
這種“有禮”姿態與風采,最早就源於20年前的一次文明創建。
2003年杭州市文明辦年在全市範圍內推出了“文明從腳下起步”活動,公交集團將“人行橫道禮讓”作爲響應,於2005年在所屬11路公交車上試點推出。此後相關方案經過不斷細化改進,到2016年3月,《杭州市文明行爲促進條例》頒佈,首次將斑馬線上禮讓行人等文明行爲規範列入。
最終,經過十多年的錘鍊磨合,成功地把在人行橫道前“見人必讓、讓必徹底”這一安全文明行車規範,變成了杭州司機們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截至2023年5月,杭州市區主要道路斑馬線前的禮讓率已達94.86%,公交車禮讓率達99%。
2017年12月,“禮讓斑馬線”由杭州推廣至全國,發端於11路公交車的試點終於成爲一道引領全國的文明風景線。在杭州G20峯會期間,杭州街頭禮讓斑馬線這道人文美景給外地賓客留下深刻印象。《人民日報》盛讚稱,外地司機觀察41分鐘,270輛杭州車步調一致:禮讓行人。
2021年3月,杭州又通過設置“Z字形”斑馬線,施劃“黃色網格線”等具體措施完成“禮讓斑馬線2.0”行動,使電動自行車和行人、車輛安全交替過街。數據統計,實施“禮讓斑馬線2.0”行動以來,至2022年9月30日,無信號燈斑馬線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6.21%,電動自行車“鬼探頭”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48%。
杭州市文明辦相關人士表示,禮讓體現的是一種人文關懷,提升的是城市的溫度。“當車輛爲你而慢下來的那一刻,心裏肯定會感覺到溫暖,這種溫暖,慢慢地會堆積成爲這座城市的溫度。”
事實上,杭州倡導推行的文明禮讓還遠不止於此。
2021年9月14日晚高峯時段,一位女士手被機器切斷急需救助,救護車在交警護送下,東湖立交橋上連續幾輛私家車在聽到警笛後,不約而同主動打方向45度,讓原本需要50分鐘才能通過的路段只用了15分鐘。這樣感人的禮讓在杭州屢屢上演。杭州人深知,對特種車輛進行禮讓,就是爲別人打開生命通道。
2022年8月,杭州又開展了“禮讓盲道”試點,確保公共無障礙設施能夠物盡其用、隨時可用、安全使用,讓文明行動再升級,展現杭州新風尚。
如今這種文明禮讓習慣,已經深深根植在杭州人的文明意識裏,遍及城市管理的各個方面。比如在地鐵、電梯等公共場所,杭州也倡導人們先下後上、先出後進;在對“一老一小”的關愛上,杭州市就印發《杭州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明確提出要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兒童友好型城市”,並明確具體任務。
善意之城 亞運底氣
2022年,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印發了《關於推進“浙江有禮·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實踐的實施方案》。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有禮·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實踐就是要塑造既彰顯浙江特質又具有杭州韻味,符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之義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
這種人文精神既體現在宏觀處,也體現在細節上;既體現在亞運觀賽場上,也體現在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個多月前的6月初,“韻味杭州”2023年中國滑板公開賽(錢塘站)暨亞運會滑板項目測試賽在錢塘輪滑中心精彩上演。比賽時,觀衆有序入場,幾乎沒人在場內走動,當比賽結束時,大家又自覺將垃圾帶出場外,並分類投放到垃圾桶中……這種文明觀賽秩序成爲當天的一道風景。
“韻味杭州”系列測試賽是杭州亞運會籌辦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統檢驗,也是一次“摸底考試”——以舉辦系列測試賽爲契機,杭州亞組委倡導市民當好東道主,以飽滿的熱情、最佳的狀態迎接亞運盛會。
這次“摸底考試”的成績無疑是優秀的,其背後所體現的這種“禮讓亞運”的城市精神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養成卻非一日之功。
2017年7月,杭州翠苑街道一家老舊小區裏,出現了18個特殊的停車位,目的是爲了讓探望老人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方便他們好停車。此後,聞名全國的“孝心車位”由此誕生。目前,杭州市共有1200多個小區建成近5000個“孝心車位”。
“孝心車位”不僅是一項社區福利,更是一種價值導向,其“助孝”功能和社會影響推進了杭州新時代文明實踐,提升了杭州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水平,也成爲杭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生動註腳。
這樣生動的精神文明創建故事在杭州還有很多。在大街小巷,有堅持28年提供免費打氣服務的“夢湖花藝”、16年來一直爲轄區老人免費送餐的夕陽紅餐廳、退休後一直免費爲居民縫補的“孫大姐”、跑遍西湖爲老人免費理髮的“匠人益剪”……
2013年以來,杭州每年舉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湧現出無數個文明實踐品牌:比如“行有禮”“餐有禮”等十禮;以“禮讓斑馬線”“孝心車位”爲代表的十大名片;以及以一系列最美杭州人爲代表的先進個人,這些精神文明實踐品牌背後的人文精神一脈相承,它們的集中湧現讓杭州成爲了一座充滿溫暖的善意之城。杭州也因此連續16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新的歷史座標上成功舉辦亞運會,這些城市精神文明創建成果,是杭州的底蘊和底氣所在,同時在經過G20峯會和亞運會的洗禮考驗後,也必將爲杭州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文明亞運 蔚然成風
文明接力,絃歌不輟。杭州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離不開每一個杭州市民的踊躍參與。如今,放眼杭州,一股護航亞運的文明風正席捲而來。
從機關單位退休後,家住杭州市西湖區的陳幼娟一直在堅持做三件事:去老年大學學英語、做志願者和寫作。今年,隨着杭州亞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69歲的她多了一個新身份——將在文三數字生活街區、亞運場館周邊等地開展駐點服務,並走進社區開展“亞運小課堂”,向市民遊客特別是老年人,教授如何使用“亞運一站通”小程序,如何進行數字火炬手傳遞、線上購票及觀賽等,提供數字助老“身邊人”服務。
在市區一家老字號飯店裏,不少顧客慕名而來。最近,這裏悄悄“上新”了中英文雙語菜單。飯店負責人廖雲娟每天堅持學英語,她說:“我希望在亞運會開幕前,能用流利的英語報菜名。”
馬明芳是錢塘區白楊街道模特隊的隊員,報名參加了“文明亞運”禮儀宣講活動,並將亞運禮儀知識傳授給模特隊成員。“我們是禮儀之邦,辦亞運會一定要展現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在拱墅區和睦街道,居民徐慶兒有感而發。
與此同時,更多的杭州人則在“文明好習慣打卡”小程序裏默默堅持這每天的文明好習慣,如喝完一瓶飲料、喫光一頓美食、使用公筷公勺、垃圾分類、文明觀賽、文明停放、文明養寵等,用實際行動共同描繪杭城文明風景線,迎接亞運盛會。
不久前,由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文明亞運市民手冊》在杭州發佈,其對入場退場禮儀,使用手機禮儀等進行詳解,一個多月來該手冊在杭州掀起推廣學習熱潮。
9月14日,杭州市文明辦發佈致全體市民的倡議書,爲進一步營造亞(殘)運會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良好環境,當好東道主、辦好亞運會,倡議市民爭做綠色出行的引領者、爭做文明禮讓的推動者、爭做市容市貌的維護者、爭做城市榮譽的守護者。杭州的文明之風正通過亞運會走向世界。
文明建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浙江有禮·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實踐正是如此。從“禮讓斑馬線”“孝心車位”到一系列“最美現象”,從G20峯會到杭州亞運會,20年來,杭州精神文明創建從細微處着手,從日常處着手,終於收穫正氣充盈、彬彬有禮、溫暖如春的幸福圖景。(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杭州市文明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