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盧嶽 實習記者 王紫茜
今夏,演唱會、音樂節、脫口秀、話劇等演藝活動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啓。精彩多元的演出活動在吸引大量觀衆前來觀看的同時,也促進了食宿、旅遊等相關產業的消費升級,進一步帶動了城市發展。演出市場迎來複蘇的當下,呈現出哪些新趨勢?當市場進入到平穩期後,又將如何持續、有效推動“演藝+旅遊”消費新模式?
“演藝+旅遊”
構建城市消費新業態
“在大麥搶票,一秒鐘票就被搶光了。”8月31日,消費者張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記者看到,和張女士有同樣經歷的消費者比比皆是,“搶票難”已經成爲演出行業的普遍現象——市場火爆成常態,輻射效應也在不斷擴大。
數據顯示,今年8月,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帶動西安出行總訂單量同比增長738%,門票收入3576萬元,直接帶動4.16億元的旅遊收入。除了常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等熱門一線城市外,以往稍顯平靜的中小城市也迎來了“高光時刻”,關注度和熱度持續上升,其通過演唱會、音樂節等線下活動,拉動了交通、食宿、旅遊景區等多方面的消費。如今年7月,薛之謙衡陽演唱會點燃了當地的消費經濟,衡陽火車站返航人次達5.9萬,衡陽餐飲增長134%、其城區酒店入住率增長70%,衡陽景點及南嶽衡山人流量暴增50%。連續三天的演唱會,讓網友不禁直呼“衡陽這波贏麻了”。而在此之前,薛之謙衢州演唱會也爲當地旅遊業帶來收入達1.24億元,拉動了約6.9億元消費。
對此,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上大型演藝活動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此中小城市舉辦演藝活動,能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高質量的文藝表演,同時也能促進其地方產品經濟的快速發展。”
面對演出活動向中小城市下沉,不少專家認爲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8月下旬,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小城市也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潛在的觀衆羣體,演藝活動的下沉能夠豐富當地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爲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娛樂選擇。”
跨城觀演成趨勢
異地“一站式”旅遊熱潮高漲
“爲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市”,成爲了時下消費者觀看演出活動的真實寫照。
8月17日至20日,“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呼和浩特連辦四場。內蒙古移動分析顯示,本次演唱會吸引了大量來自省內其他城市和外省市的觀衆前來赴約,其中不乏有許多距離較遠的歌迷。8月16日至20日,呼和浩特市接待遊客126.17 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80億元,是端午期間旅遊收入的3.3倍。像這種觀衆跨城來看演出的情況不在少數。據悉,周杰倫海口演唱會共吸引15.46萬人次觀衆,其中省外觀衆9.51萬人次,佔觀衆總數的61.5%;薛之謙衢州演唱會有85%的歌迷來自外地;阿那亞·蝦米音樂節跨城觀演人數佔比更是高達94%。
8月25日,張傑演唱會北京站如期舉行,衆多粉絲前來觀看。消費者顧女士告訴記者,“我是從河北石家莊過來的,因爲離北京也比較近,再加上已經期待很久了,所以今天迫不及待地趕過來了。看完演唱會,準備這幾天逛逛北京城,去一些網紅打卡地。”她還向記者坦言,“現在跨城觀看演出的熱潮逐漸興起。以前總覺得跨城、跨省去追星成本太高,但疫情三年也讓自己的旅遊需求高漲,現在覺得看演出同時順便旅個遊,也蠻划算。”
對於消費者跨城觀演的原因,財經評論員張雪峯強調,“首先,一些特定的演藝活動只在特定的城市舉辦,吸引了其他城市的觀衆前往。其次,觀衆可能對演出的質量和內容有特定的偏好,願意跨城尋找更好的演出體驗。此外,演藝活動也可以成爲觀衆的旅遊目的地,結合觀演與旅遊,豐富了旅行的體驗和收穫。”
多措並舉提高消費者的在地化體驗
隨着今年年初旅遊市場需求被集中釋放,也讓“演出+旅遊”的出行新業態持續升溫。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一方面,觀衆的觀演需求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前期積壓的演出項目集中釋放,加上政府對文化演出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市場主體活躍度提高。”他指出,各類演出活動的火爆,催生了“演藝+旅遊”新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除了帶來門票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文旅消費活力,促進地區文化產業繁榮。
演藝經濟無疑爲城市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和益處。梁振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演藝活動首先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增加旅遊業的收入。其次,演藝經濟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餐飲、酒店、交通等,爲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此外,演藝活動還可以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軟實力,對於城市發展和城市形象塑造有積極的作用。”
記者注意到,雖然“演出+旅遊”的組合形式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捧,也獲得更多城市的嘗試和採納,但行業正處強刺激產生的集中釋放和爆發式增長階段,如何在進入冷靜期後,持續帶動文旅消費、提高消費者的在地化體驗,成爲行業和各城市探索的重要方向。
對此,財經評論員張雪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要加強演藝活動的宣傳和推廣,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其次,要建設完善的演藝設施和場地,提供更好的觀演體驗和服務。另外,要與相關旅遊景點和設施進行合作,通過打包銷售旅遊產品,提供更全面的旅遊體驗。同時,還應加強與地方文化企業和從業者的合作,推動演藝經濟與本地文化的融合,提供更具地域特色和本地文化氛圍的演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