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地處山西省北部,是伴隨改革開放應運而生的一座新興城市,但卻擁有着厚重的歷史。自古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在此碰撞交融,萬里長城和茶馬古道在此交會。長城是朔州市一張亮眼的名片,當地現存長城各類遺存共計1649處,長約327公里。
站在朔州市十三邊古長城旁邊,狂風穿越橫亙山嶺間的長城,陣陣呼嘯聲彷彿是當年“踏破山河”的鐵馬嘶吼。長城就像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大動脈”,它有蓬勃跳動的篇章,也有靜靜矗立的時刻。滄桑的背後是歲月的痕跡,面對百餘年的風吹雨打,長城彷彿是一座豐碑。就像朔州市的市樹——小葉楊那樣,迎風而生,面沙而長,不畏風雪,不嫌貧瘠。
長城是歷史,同樣也是朔州這片土地歷史的見證者。朔州市右玉縣是當年塞上邊關的重要關口,這裏的長城曾見證了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以及晉商一路披荊斬棘、跨越重重難關的傳奇故事。“關城西望路迢迢,玉鬣嘶風鐵馬驕”,詩人方日乾的作品描繪了昔日右玉縣殺虎口馬市熱鬧的盛況。而在現代,長城也見證了當地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地”的鉅變。70多年來,一任接一任的右玉縣委書記帶領幹部羣衆持續不斷植樹造林,鑄就了“右玉精神”的豐碑。長城是有生命的,見證着滄海桑田、歲月流轉,這是一位充滿着壯闊與豪邁氣質的見證者。
那些矗立在山之巔、經過歲月洗禮的長城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也給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長城如何更有“親近感”?近年來,朔州市圍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做了大量保護長城、活化利用長城的工作。同時,以建設廣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爲重點,以長城天路爲旅遊宣傳亮點,強力打造具有朔州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業態,全市文旅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古老長城與人們的距離近了,長城也有了新的“血液”。
長城見證着歷史,但長城不能成爲消失的歷史。在朔州,這裏的人,生在長城下,長在長城下,也在守護着長城。在山陰縣廣武鎮新廣武村,郝中華與妻子霍春玲是當地的長城文保員。廣武明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相對完好、景觀效果較好的一段長城。遊客的紛至沓來,對於古長城的保護帶來了挑戰。作爲文保員,郝中華十幾年來以個人的“微力量”造就了保護長城的“大能量”,堅持日常巡查,勸阻遊客的不文明參觀行爲等。
現如今,郝中華的孩子也是在長城的腳下長大,看着巍峨的長城,聆聽着父輩講述的長城歷史,長城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長城並不是逝去的歷史,而是存在於人們心中鮮活的印記。古老的長城,正在煥發着新的活力。
(本報記者 王遠方 楊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