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素顏和解、無效化妝、P圖教程……這些關鍵詞在各大平臺被頻繁搜索,作爲我國網民主力軍的大學生如何看待容貌焦慮?什麼因素導致他們產生容貌焦慮?他們因此採取了哪些行動?日前,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編輯出版系2020級學生在《媒介市場調查》課程中針對大學生的容貌焦慮、在線消費行爲等熱門話題開展了系列線上、線下調研活動,最終形成了調查報告。
調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自我容貌的認知較積極,但仍有少部分大學生有容貌焦慮,且容貌焦慮的影響程度和持續時長不同,男生和女生受到的影響和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在500份有效問卷中,男生爲105人,女生爲395人。69.7%的大學生存在容貌焦慮,其中女生(78.83%)比男生(50.39%)更容易感到容貌焦慮。大部分男女生對自我容貌有中等偏上認知,但男生(7.87%)對自己容貌重度不滿意的佔比比女生(2.84%)更多。記者對比數據結果發現,男生更期待他人對自己外貌給予正面評價,也更重視親密關係對外貌的需求,而女生更容易受到網絡輿論販賣容貌焦慮的影響。
自卑心理、敏感心理和攀比心理三種心理因素是觸發大學生容貌焦慮的重要個人因素,中、重度容貌焦慮的同學表示,“會因爲爭強好勝的個性而經常將自己與他人做比較。”周邊人的影響、現實社會氛圍及評價體系以及互聯網的影響也是大學生感知到容貌焦慮的重要外界因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對女生的影響比男生更大,以體重(身材)舉例,不少女生表示“雖然我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值在世界權威指標中處於‘正常’水平,但我還想追求更瘦,想達到‘偏瘦’水平”,可見已經出現病態趨勢。而男生更多認爲“正常健康就夠了”。
大學生受到容貌焦慮的影響程度,持續時長不同,四成大學生產生容貌焦慮的頻率無固定週期,部分大學生(5.61%)每天會產生一次容貌焦慮,而6.78%的大學生表示容貌焦慮時刻都在發生着,影響着他們的生活。值得關注的是,在容貌焦慮是否時刻都影響着自己的統計中,男性的佔比遠超於女性,男性佔比爲14.06%,女性佔比僅爲5.49%。
雖然男女對容貌的關注重點不同,但大多數受訪大學生認爲面部(90.32%)、身材(88.87%)對容貌焦慮而言最重要,其次是身高、膚色、髮型。男生女生對容貌的關注重點不同,男生的關注更傾向於身材(82.68%),而女生更在意麪部(92.49%)。
調查顯示,近七成大學生爲改善容貌做出過努力,女性相較男性爲改善容貌做出過努力的人數更多。在大學生改善容貌焦慮的行動中,控制飲食(50.47%)、健身運動(61.21%)、學習妝容和服裝搭配(63.32%)的佔比均超過50%。這三項行動都明顯對應對於身材與面部焦慮的改善措施,符合人們對於普遍容貌焦慮感受下,着重改變外在的反應行動。
容貌焦慮目前仍屬於新生事物,有些情況下難以爲人發覺和重視,而社會支持系統尚不完善,抵抗容貌焦慮仍以依靠個體努力爲主。同時,容貌焦慮的作用路徑及先後順序因人而異,呈現多元特徵,對大學生的影響以消極影響爲主,仍需要社會和個體努力,學校也應當加強生命健康教育,從而從根本上塑造大學生的審美觀念,有效減少容貌焦慮帶來的消極影響。小組成員表示:“對容貌焦慮的機制以及影響有了更深入瞭解過後,我們對於今後應如何正確看待容貌焦慮,以及應該如何自我接納上,都有了新的理解與體會。”
“軟文”是當代互聯網興起的一種廣告形式,以用戶分享、社羣交流爲主要功能的小紅書平臺近年來受到軟文廣告的青睞。本次調查發現,八成大學生消費前偶爾會通過小紅書查看相關商品情況,超九成大學生表示自己平均每月會因爲小紅書軟文而進行消費。“真實性”(31.27%)和“有用性”(30.96%)是大學生在購買軟文分享商品時較爲重視的特性。對於軟文廣告中出現的商品,大部分學生都會立足自身實際需要進行購買。受個人興趣愛好、經濟條件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極少受單一軟文廣告吸引進行網購。
大學生作爲消費慾望強、思想觀念超前、信息更新快的青年羣體,對軟文廣告的信任度不高,同時使用小紅書搜索商品推薦時具有目的性,只會購買自己主動搜索的商品,在瀏覽軟文廣告時會關注評論區是否存在控制評論刷好評的現象,有的還會瀏覽對此商品體驗感打差評的帖子,對自己購買計劃外的商品興趣不大,十分警惕虛假宣傳現象。小組成員表示,“我們覺得大學生的消費行爲是相當複雜的,個人成長環境、家庭條件、三觀不同,相對應的消費方式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差異。但是從調查結果出發,更多的學生追求的還是性價比,是否‘有趣’也是大學生消費的一大考慮。”
小紅書高度商業化的軟文廣告一方面能爲大學生們提供信息參考,一方面虛假宣傳和過度宣傳誇大情緒煽動性。調查顯示,大部分小紅書的用戶對小紅書的運營風格具有較高的辨析度,超六成大學生表示不會盲目相信關注量較高的博主,而是視軟文質量和商品情況而定,而不會盲目聽信軟文廣告鼓吹,這是理性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