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關鍵詞都是“熱”。夏日炎炎,防曬工作不能放鬆。皮膚科醫生針對很多人的防曬誤區給出了建議。
1.防曬霜的防曬係數越高越好?
防曬霜的防曬係數越高,防曬效果越好。但是防曬係數越高,往往添加的防曬劑濃度就會越高,防曬劑種類也可能更多,這會增加對皮膚的刺激,帶來其他傷害,所以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防曬係數的產品。
去海邊、高原、雪山或夏季戶外活動,可以用SPF50+、PA++++的防曬霜;如果只是上下班通勤或每天大部分時間在室內,選擇SPF30上下、PA++~PA+++的就可以。
也可以根據紫外線指數(UVI)來判斷紫外線情況,這個指標在天氣預報中經常會出現,數值越高,對於皮膚的傷害越大。陰天、雨天或冬天並不是你不塗防曬霜的理由,UVI大於2時就需要做好防曬措施。
2.防曬霜薄塗一層就可以?
大家熟知的SPF、PA值都是在防曬產品塗抹量是2mg/c㎡的情況下測得的。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實際生活中大部分人塗抹的量大概在這個標準量的1/3~1/2之間,這會讓防曬產品的防曬能力大打折扣。比如SPF16的防曬產品,如果塗抹量是標準的一半即1mg/c㎡,那麼SPF值大約只有4。全臉按2mg/c㎡的量來塗抹,大概需要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防曬霜的量。產品的密度、臉的大小也會讓需要的總體積有上下的浮動。
有人可能會問:那我用SPF50+的防曬霜,即使塗不夠量,是不是也有可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理論上是這樣的,所以有的皮膚科醫生會建議不能塗夠防曬量的人選擇高倍防曬霜,但是如前所述,高倍防曬霜可能意味着防曬劑含量更高,從而產生經過皮膚吸收入血液等問題(但一天只塗一次的話,對健康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3.用有防曬效果的產品,還須塗防曬霜嗎?
想要達到標註的防曬效果,需要塗抹一枚一元硬幣大小的量,如果用帶防曬倍數的底妝產品來替代,標準應該相差無幾。但很少有人可以塗到這麼多量,因此即便底妝產品有防曬值,還是建議專門塗防曬霜。
4.防曬霜兩小時補塗一次?
目前雖然普遍的建議是每2~3個小時補塗一次防曬霜,但這個時間間隔是基於現實情況的,比如是否出汗、游泳、摩擦(用手觸摸/抓撓皮膚)等。有研究發現,重複塗抹或分次塗抹可以彌補最開始塗抹不足量的情況。如果不能確保自己塗抹的防曬霜足量,可以在之後補塗,具體時間沒有要求,隨需隨補。
5.塗防曬需要卸妝嗎?
塗完防曬霜到底該怎麼清潔?這個問題可以參考華西醫院發表的實驗研究。該研究比較的是不防水型防曬霜和防水型防曬霜分別使用清水、潔面乳及卸妝油清潔後的效果。
結論是:不防水的防曬霜使用清水是清潔不乾淨的,但是使用潔面乳、卸妝油可以清洗乾淨;防水型的防曬霜用清水、潔面乳清潔不掉,需要使用卸妝油清潔。
6.去年開封的防曬霜今年還能用嗎?
首先要看這瓶防曬霜有沒有超過保質期,一般的產品會標註開封后的使用限期,對於防曬霜,一般約定俗成的是12個月,如果已經超過這個開封后使用期限,那麼不建議繼續使用。
另外,如果之前保存在高溫、直接受到太陽照射、潮溼的環境,或者產品的質地、味道、顏色發生了變化,那麼也建議放棄使用。
7.使用防曬霜會導致缺乏維生素D?
不會。人體80%的維生素D是通過中波紫外線(UVB)照射皮膚後合成的,根據目前的研究,健康人日常使用防曬霜並不會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D。這跟大部分人使用量不夠有關,但即使正確足量地使用防曬霜,也不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
因爲紫外線誘導維生素D合成是個高效的過程,有兩個胳膊大的面積裸露的皮膚,在陽光下走20分鐘就夠合成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含量。但對於膚色深的人羣、防曬非常到位的人羣、位於北方地區的人羣、很少出門的辦公室人羣和老人來說,光靠日曬則有可能是不夠的,建議自行補充維生素D。此外,食物也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
8.防曬霜中的二氧化鈦能致癌,怎麼辦?
之前確實有新聞稱,歐盟委員會把二氧化鈦列爲二類可疑致癌物。二氧化鈦就是我們在防曬霜、粉底、遮瑕等化妝品中經常遇到的成分。它除了是一種物理防曬劑,還會在化妝品中作爲增白劑使用。但歐盟註明了這個二類致癌物指的是吸入途徑的二氧化鈦。根據目前的研究,皮膚上塗抹二氧化鈦是安全的,因爲塗抹的護膚品中含有的二氧化鈦不會被吸入到肺裏。
普通人日常接觸吸入型二氧化鈦的途徑,主要是噴霧式的防曬,所以在使用這類產品時,要注意避免直接對着口鼻部噴。
9.整個夏天都堅持防曬,爲啥仍曬黑了?
防曬霜雖然好用,但是倍數再高的防曬霜也並不能吸收或反射所有的紫外線,仍然有一部分紫外線會被我們的皮膚吸收。此外,日光裏的可見光、紅外線也會導致皮膚損傷,更不要說很多人塗的防曬霜可能不夠量。
10.市面上的防曬衣真的防曬嗎?
紡織品有專門的指標來評價其防曬性能,即紫外線防護係數(UPF)。只有UPF值>40,且UVA的透射率<5%時,纔可以稱爲“防紫外線照射產品”,所以買防曬衣要認準這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