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攜新生代探尋“契訶夫密碼”

油畫般的舞臺佈景,現場樂隊的演奏,流動變化的皮箱,轟然倒下的大樹……5月1日至26日,北京人藝全新排演的契訶夫名劇《海鷗》在曹禺劇場上演。該劇導演濮存昕三十多年前曾主演過由莫斯科藝術劇院總導演葉甫列莫夫爲北京人藝執導的《海鷗》。如今,他帶領年輕一代繼續探尋“契訶夫密碼”,希望在詮釋經典的過程中,帶給當代觀衆精神的共振和心靈的能量。

解讀契訶夫就像爬山

《海鷗》既是享譽世界的戲劇經典,也是業內公認很難排演的作品。劇情並不複雜,青年作家科斯佳在舅舅的莊園,爲前來度假的母親、著名演員伊琳娜和其他人演出了一臺關於未來的戲劇,由他愛戀的妮娜主演,但演出失敗了。爲了當個真正的演員,妮娜與科斯佳母親的情人、大作家特里果林相愛去了莫斯科。兩年過去,他們又在莊園重逢……劇中每個人幾乎都在無望地愛着別人,有人選擇了離開,有人墜入了絕望。

整個劇作充滿詩意,卻缺少鮮明的戲劇衝突和劇情高潮。人物性格具有諷刺喜劇效果,又因作者的悲憫而呈現出複雜的情感色彩。然而也正是因爲《海鷗》劇本所具有的多元解讀性,全世界無數藝術家都忍不住想要挑戰這部經典,並注入自己的個性表達。

“解讀契訶夫的經典作品,真的就像是爬山的過程,能感覺我們的水平有限。我最近就特別體會到了‘我知道自己不知道’。”雖然濮存昕不僅主演過《海鷗》,還看過全世界不同劇團十幾個不同版本的演出,但他依然表示:“一百年前,契訶夫爲新世紀創作了這部著名的《海鷗》。二十一世紀,我們爲這部話劇經典完成了一次舞臺習作。”

真誠的“片面”合成共識

面對這部看不見謎底的《海鷗》,濮存昕感慨道:“最近還有一句特別影響我的話,是何冰提到過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多麼偉大的作家,也不過是在書寫他的片面而已。’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真誠表達,也可以把它認識爲‘片面’。但這些四面八方的觀點合在一起,形成共識共情,就是劇場。”

他表示,希望和演員們、觀衆們一起找尋真正的“契訶夫密碼”:“這部戲雖然以一種精神的死亡作爲結尾,但它也是面向新世紀的憧憬和展望。這是契訶夫爲新世紀寫的劇本。海鷗被打死了嗎?不,當一切輪迴都完成了的時候,新的單細胞又在生長,精神纔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濮存昕介紹,新劇試圖尋覓契訶夫寫這部劇的本意,同時全力完成故事的描述,讓沒有看過劇本、不熟悉契訶夫、不知道“海鷗”是什麼意思的觀衆,也能在情節和人物關係中走進契訶夫的世界。

經典中都有關懷和憐憫

對於人藝年輕演員來說,跟隨濮存昕共攀經典高山實屬幸運,但攀登的過程中他們也都經歷着痛苦和蛻變。飾演科斯佳的青年演員李越表示“把自己放進了科斯佳的人生體驗,尋找角色的‘毀滅感’”。飾演妮娜的李小萌在劇中最經典的臺詞是:“我是一隻海鷗!不,我是一個演員!”她在探尋人物命運的同時,也在尋找着契訶夫作品中的精神內涵。

《海鷗》對於生活本身以及人精神世界的描摹和揭示讓觀衆可以跨越時間和文化的距離,找到與當下的聯結。“把一下經典作品的脈,當中都有一種關懷和憐憫。”濮存昕說,“我們在尋找契訶夫在劇中探討了什麼。他賦予海鷗人的意義,每個人都是一隻海鷗,想要飛翔,但是最終都沒有飛起來,這是生活和生命本身的問題。”濮存昕介紹,契訶夫在劇中沒有做出定義,他留給舞臺的思索,也會一直伴隨着觀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