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2》,吐槽過後“雨過天晴”?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曉瑩】2019年,《慶餘年》第一季以豆瓣7.9分、106萬人參與評分的成績,在一衆影視作品中強勢出圈。暌違5年,《慶餘年》第二季(以下簡稱《慶餘年2》)開播後創下平臺熱度值歷史最高紀錄。《慶餘年2》讓觀衆期待了5年,這期間觀衆審美、影視行業的流行趨勢都有所變化,長時間的等待也讓觀衆有了更高要求。《慶餘年2》剛開播就被冠上“劇王”稱號,但熱度背後也充滿了爭議。

“棋子”變“棋手”

《慶餘年》第一季講述了在小說世界中,擁有現代思想的主人公範閒(張若昀飾)意外來到架空的古代慶國,歷經家族、江湖與朝堂的錘鍊,成長爲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而後奉命出使鄰國的故事。《慶餘年2》承接上季,從範閒出使北齊,迴歸途中被二皇子李承澤(劉端端飾)脅迫威逼講起,爲打破被動局面,範閒與言冰雲(吳幸鍵飾)聯手佈局,最終通過“假死”脫身,成功返回京都,再度攪動京都棋局。

《慶餘年》兩季都以成長爲主題,但各有側重。第一季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外在”成長,範閒作爲一個現代人,帶着對古代世界的好奇、對身世之謎的困惑,不斷精進武藝、化解危局;第二季則聚焦範閒的“向內”成長,講述他認清自我、認清敵人、明確人生追求的過程。導演孫皓表示,第二季重點講述範閒的自我覺醒,這個人物實現了由“棋子”向“棋手”的轉變。第一季裏範閒像是任人擺弄的棋子,走着慶帝(陳道明飾)、陳萍萍(吳剛飾)等人爲他鋪好的路;在第二季中,他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在張若昀看來,第二季的範閒“向理想更近了一步”,從想做一個“自以爲的好人”到“爲生民立命”的轉變,是範閒自我意識的覺醒。

續集魔咒難打破?

《慶餘年2》播出後,除了被吐槽“廣告太多”“配角換人”,最根本的爭議點在劇情節奏與喜劇效果處理上——“全員喜劇化”“節奏拖沓”的評價居多。

這與編劇王倦的創作習慣有一定關係。爲填上第一季範閒假死的“坑”,劇中用大量篇幅來解釋範閒如何實施“假死”、欺君之罪如何化解、與二皇子正面對峙後如何脫身等,並在這一過渡的劇情裏運用了大量喜劇手法。也有觀衆表示,《慶餘年》本就是一部喜劇,“喜感”是劇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嚴肅場景中穿插輕鬆橋段也是編劇王倦的一貫創作手法。

直至第七集,慢熱的《慶餘年2》迎來口碑逆襲,觀衆紛紛表示“味正了”“小范大人又回來了”。第七集劇情中,範閒被慶帝打壓,經陳萍萍勸解後重拾信心執掌鑑查院一處,整治徇私舞弊、貪污腐敗,並以自己收受賄賂做引,將朝中奸臣貪腐之事公之於衆。第九集劇情又掀起一波小高潮……“慶餘年2第九集封神”還登上微博熱搜。導演孫皓曾透露,第二季的劇情仍會不斷“解釦、係扣”,觀衆在“佈局、博弈、反轉”的劇情裏,也更易獲得“爽感”。

編劇王倦曾在採訪中表示:“剝開《慶餘年》爽文的外殼,會看到殘酷的真相”。隨着範閒越來越接近權力中心,他將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劇情也會更加沉重。如何用輕鬆的方式講述沉重話題,在正劇與喜劇之間達到平衡,對任何編劇來說都是個挑戰。相比於第一季範閒“醉酒詩百篇”之“爽”,第二季中令人心痛的“刀”變多——下跪受罰、擦碑立誓的範閒,讓觀衆看到了一個逐漸褪去光環的主角、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人。

主角之外,劇中還有許多小人物。如賣菜的老金頭(王建國飾),他只想贖回女兒卻最終命喪街頭,臨死前還在爲不能歸還贖金愧疚不已。這個出場僅20幾分鐘的小角色,賺足了觀衆的眼淚。而後出場的“世間多不公,以血引雷霆”的鄧子越(餘皚磊飾),以及直言進諫、以死明志的都察院御史賴名成(畢彥君飾)等,都在觀衆心中留下印記。

IP改編後勁足

在《武動乾坤》《鬥破蒼穹》《莽荒紀》等作品影視化接連失利後,此類從男性視角出發的IP改編一度陷入僵局,直至《慶餘年》第一季橫空出世。《慶餘年》原著近400萬字,內容豐富、結構複雜,涵蓋家族恩怨、江湖紛爭、廟堂權謀等多個方面的敘事,有着宏大的世界觀,該IP從影視化初期就有了季播的規劃,主創團隊也在對文本內容取捨、放大中提煉出原著的核心魅力。第一季憑藉環環相扣的縝密劇情、豐富生動的羣像塑造、輕喜劇的風格表達,以及對原著精神的高度還原,成爲同類劇集中的標杆之作。

《慶餘年》第一季成功之後,此類影視改編佳作頻出。由宋軼、郭麒麟主演的《贅婿》增添了女性視角,呈現現代思維和古代環境的反差,兼具爽感和喜感;彰顯少年俠氣和家國道義的《雪中悍刀行》同樣突出IP亮點,並在影視化改編過程中合理取捨,但因慢鏡頭打戲被詬病。而後,馬伯庸的“IP宇宙”也不斷被髮掘,《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都憑藉複雜敘事和精品化製作獲得超高口碑。今年年初改編自動漫《武庚紀》的《烈焰》也因特效、場景、人設、劇情的巧妙還原引發關注。

《慶餘年2》之後,還將有多部此類作品待播,如肖戰主演的古裝權謀劇《藏海傳》、王鶴棣主演的古裝探案劇《大奉打更人》、楊洋主演的仙俠劇《凡人修仙傳》、檀健次主演的探案輕喜劇《四方館》等值得期待。此類作品改編並不存在萬能公式模板,而要結合每部作品的亮點做好“加減法”,尊重原著內核、探索創新尺度、堅持精品化創作,讓原著IP在影視作品中煥發光彩,同時反哺文學創作。正如《慶餘年》原著作者貓膩所言:“IP的成功會給行業帶來信心,也會讓創作者聚焦故事本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