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劇成韓國最新文化輸出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漫改劇”,在韓國成爲一種流行趨勢。從《浪漫滿屋》《宮》《一枝梅》《未生》等經典,到日前在網飛平臺熱播的《假面女郎》《國民死刑投票》等劇集,這些作品均由韓國網絡漫畫改編。有韓國輿論指出,隨着韓國網絡漫畫影響力逐步擴大,韓國政府決定進一步加大支持,以期將其打造爲韓流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韓聯社報道,1月23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柳仁村發佈《漫畫、網絡漫畫產業發展方向》,文體部計劃將漫畫、網絡漫畫產業規模從2022年的2.6萬億韓元到2027年提升至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5億元),出口規模從1.07億美元增加到2.5億美元。韓國政府將制定K-漫畫與網絡漫畫引領世界市場、奠定創新型增長基礎、構建良性循環生態系統三大戰略來推進具體課題,以進一步擴大韓國網絡漫畫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韓國網絡漫畫市場呈爆炸式增長,對於當地民衆而言感受最爲直觀的是,如今不少韓劇都是根據網絡漫畫改編而成。韓國《亞洲日報》認爲,網漫IP已成爲韓國最新暢銷的文化輸出產品。

漫改韓劇之所以流行,基於網絡漫畫故事情節的多樣化、完整的結構性、能夠快速推進劇情進度、高度還原原作場景等多重原因,如此能夠有效吸引原著粉絲,保障一定的收視率。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方面表示,對於製作方而言,依託有大量粉絲基礎的網絡漫畫製作電視劇,意味着高效率、低風險、快收益。

網飛聯合首席執行官泰德·薩蘭多斯認爲,韓國漫改劇在海外市場也收穫了高人氣,不僅在東南亞國家,也包括歐美市場。如《殭屍校園》《甜蜜家園》《梨泰院Class》《柔美的細胞小將》等改編自網絡漫畫的電視劇一經推出便熱度登頂。除了影視劇集,在韓國,部分漫畫、網漫還作爲遊戲上市,影視與網絡漫畫還實現了雙向引流。

不過,韓國網絡漫畫產業發展的背後,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漫畫和網絡漫畫在漫改過程中,一些主觀鏡頭的加入、部分角色劇情的更改等,可能導致“兩敗俱傷”。韓國漫畫和網絡漫畫內容傳播目前只能依賴網飛等平臺,韓國《電子新聞》認爲,如果沒有自己的本土平臺,相關產業的盈利和增長必然受到限制。韓國文體部此次發佈《漫畫、網絡漫畫產業發展方向》公告,表現出韓國政府致力於將漫畫、網絡漫畫與電視劇、遊戲、電影和音樂一道打造爲韓流重要一軸的決心。特別是韓國政府強調要培育全球性平臺,這不同於簡單的文化內容輸出,而是重在要確保具有推動全球漫畫和網絡漫畫市場發展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濟 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