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7天的“510能源品牌周”圓滿落幕!

5月12日,爲期七天的“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週”(下稱“能源品牌周”)圓滿落幕。

首屆“能源品牌周”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質量萬里行》雜誌社於5月6日-12日共同舉辦,以“品牌機遇 時代征程”爲主題,是貫徹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建設質量強國、能源強國等重大戰略部署以及辦好“中國品牌日”等相關要求的創新性活動,對我國能源產業的品牌發展具有里程牌意義。

能源品牌周活動主辦方出席領導有: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能源研究會監事長韓水,南方電網有限公司原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鍾俊,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孫正運,中國能源研究會品牌研究與傳播工作部主任韓文科,《中國質量萬里行》雜誌社社長杜吟。

首屆能源品牌周自5月6日啓動,以專題會議+展覽展示爲主,隆重展示了能源產業的品牌成果,前六天分別舉辦了品牌建設十人談思想會、能源大省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分析會、能源產業區域品牌塑造研討會、儲能商業模式及品牌建設沙龍、能源企業卓著品牌建設分享會、能源企業品牌塑造專題會、專家+媒體+企業暢談品牌建設與傳播、中國特色能源企業軟實力建設論壇、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設論壇暨第二屆全國高科技企業班組長&精益經理管理技能大賽·能源分賽新聞發佈會、新時代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等,圍繞能源大省、區域、產業、企業的品牌建設與傳播舉辦了主題論壇、卓著品牌展示、路演、發佈會、直播、高端訪談等豐富的活動。

能源品牌周活動組委會還組織了專家、媒體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參觀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綠色生態電站——京燃電廠,並以“能源可持續  世界更美好”爲主題,圍繞品牌建設開展了專家+企業+媒體對話。

首屆能源品周活動豐富多彩,得到了能源界和品牌界專家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原參事徐錠明,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李冶,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周大地,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志軒,中國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品牌與營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報前總編輯解樹江,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石化集團品牌部原總經理呂大鵬,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副主任馬家斌,國網山東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孫崗,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李偉陽,IEEE智慧鄉村委員會中國工作組主席張曉楓,美國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原品牌傳播總監李國威,清華大學社科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國合洲際能源諮詢院院長、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首席信息官王進等紛紛爲能源產業品牌建設發表觀點。

中國標準研究院資源環境分院院長林翎,首都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週一煒,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北京聯合大學全球領導力客座教授、保加利亞中國工業商會副會長Ivo Ganchev,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北京賦能文化創始人/首席賦能官王兵,國際能源網、國能能源研究院總裁張福龍等都參加了座談交流。

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潘攀,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劉全,國能京燃氣熱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崔志敏,通威新能源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邱艾松,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經理霍焱,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王荃,四季沐歌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李文平等能源主流企業相關負責人也積極參與分享自身的品牌建設經驗和企業成果。

在5月12日,在2023(第二屆)能源產業創新發展與品牌建設年會暨“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週”閉幕式上,作爲能源品牌周重要內容成果,中國能源研究會正式發佈了“2023能源產業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併爲部分入選案例單位代表頒發了《典型成果案例》榮譽證書。《中國能源產業品牌成果彙編》一書作爲會議資料發放與會嘉賓。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閉幕式上表示,“510中國品牌日·能源產業品牌宣傳週”圓滿閉幕,但是能源產業的品牌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將團結能源界各方力量,一起攜手推動能源產業品牌建設,開展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行之有效地推動我國能源產業的品牌發展邁上新的臺階,助力能源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閉幕式上,與會嘉賓還進行了能源文化類節目分享。準能集團礦山生態旅遊區康美霞、李佩奇演唱了準能集團司歌《準能》,朗朗上口的歌詞和昂揚的曲調,表現了準能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天能控股集團李家貴爲首屆能源品牌周創作了《老字號與青春號》相聲作品,與同事汪劉義在閉幕式舞臺上爲大家帶來了風趣又有深意的節目,引發全場爆笑,甚是歡樂,也爲510能源品牌周增添了亮麗色彩。

本屆能源品牌周得到了能源界和品牌界的領導專家、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單位等多方的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爲能源產業推進品牌建設貢獻智慧。

能源品牌周爲首屆,得到了媒體高度關注。人民日報、經濟參考報、環球時報、中國工業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環境報、中國質量報、中國質量萬里行雜誌、中國電力報、中國科學報、中國發展改革報、中國城市報、中國報道、第一財經、企業觀察報、華夏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新京報、新華社環球雜誌、中國青年網、中國石化報、中國石油報、中國煤炭報、中國品牌雜誌、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環球網、國際能源網、中國能源新聞網、中國品牌網、中國能源網、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鳳凰衛視、騰訊視頻、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100餘家主流媒體參與了報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