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合夥人”搭起社區生活“新舞臺”

深秋午後,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清暉路社區文化書院205教室,柔和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宣紙上。59歲的居民湯巖正握着毛筆臨摹山水畫,枝幹間點染的墨葉在她筆下漸次鋪開。志願者郭愛友在旁提點:“靠枝幹近的墨點要濃一點,往外慢慢變淡,這樣樹葉層次就出來了。”

同一時刻,樓上的305教室,社區居民孫海明已備好“三點半課堂”課業輔導材料,等着孩子們放學歸來;不遠處的312教室,居民孫芳芳正與來托育班接孩子的家長交流育兒心得。

清暉路社區有近2萬居民,文化需求多樣,如何破解公共文化供給難題,打造年輕時尚和富有活力的社區?該社區創新推出了“文化合夥人”機制:一方面,挖掘社區內有各類特長的居民,鼓勵他們以志願者身份提供公益課程服務;另一方面,引入外部專業教育機構與師資力量,社區免費提供場地,機構提供相應公益課程或優質低價的教學服務。在此機制下,清暉路社區整合20餘家教培機構及百餘名居民志願者推出60餘門課程,年惠及居民超2萬人次。

“以前在家很無聊,現在每週來上郭愛友老師的書畫課,不僅精氣神足了,還結識了一羣老夥伴,日子過得有滋味多了。”湯巖道出了許多銀髮族的心聲。

退休前在青島港務局工作的郭愛友有40年書畫功底,主動報名成爲首批志願者,如今不僅開設了公益課,還在社區老年大學任教。

清暉路社區的實踐只是城陽區文化書院建設的縮影。爲了讓每個居民都能在文化中找到歸屬感,城陽區將“文化合夥人”模式在全區推廣。

“文化書院的核心,是讓羣衆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城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升表示,文化書院不僅是學習空間,更是鄰里交往的“會客廳”、文化傳承的“孵化器”。在這裏,退休老人開啓“第二人生”,年輕人找到興趣歸屬,孩子們觸摸傳統文化,真正實現了人人能參與、人人有收穫。

(本報記者 劉豔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