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記希望廚師變身公益合夥人,以匠心烹中國味,以公益暖世間心

【環球網消費綜合報道】日前,李錦記醬料中國區渠道夥伴大會隆重舉行。在大會的舞臺上,有一道身影格外耀眼。他手持鍋鏟,卻也心懷公益;他以竈火爲筆,書寫着"思利及人"的中國溫度。他就是2013級李錦記希望廚師張呈龍,如今杭州綠城黃龍度假酒店行政總廚。從懵懂的山村少年到五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他的成長軌跡不僅是個人奮鬥的傳奇,更是李錦記希望廚師公益項目14年育才成果的生動詮釋。

竈火燃情:從希望廚師到行業新星的蛻變之路

張呈龍的故事始於18歲那年。這位廣東潮州的少年,在父母的鼓勵下,報名了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開啓跨越2000公里的北上求學路。在北京勁松職業高中,張呈龍以冷拼雕刻技藝嶄露頭角,斬獲北京市中職烹飪大賽三等獎;在中國烹飪大師王春耕的指導下,他學會拉麪技藝,逐漸找到對熱菜烹飪的熱愛。"每次聽到鼓風機的轟鳴聲,我就覺得特別有激情。"

畢業後,他從北京香港馬會會所的打荷主管起步,依次在上海成隆行蟹王府、杭州黃龍飯店、北京六棵松味廚逐步積累經驗。現如今,他已成長爲杭州綠城黃龍度假酒店的行政總廚,管理中西廚房團隊,用中西融合的創新菜品征服食客味蕾。

公益同行:讓中國味成爲溫暖世界的語言

“李錦記教會我,真正的成功是幫助更多的人。”張呈龍的廚師生涯,始終與公益同行。他堅信:"廚師的職責不僅是烹飪美味,更是用食物傳遞善意和溫暖。"

在校期間,他在養老院與老人一起包餃子,用"家常中國味"傳遞溫暖;在孔子學院十週年紀念日,他用食品雕刻《仙鶴迎賓圖》讓儒學文化與美食藝術走向世界;工作後,他多次參加李錦記組織的公益活動,化身健康大使,在社區課堂教授居民和外國友人低鹽飲食;在抖音賬號中,他記錄廚房日常,用鏡頭傳播中華優秀飲食文化。

張呈龍不僅登臺分享了他從希望廚師到行政總廚的蛻變故事,還參與了“李錦記公益合夥人計劃”的啓動儀式。

在這次大會上,李錦記重磅推出“李錦記公益合夥人”計劃,該計劃區別於傳統企業公益項目的單向輸出模式,以“思利及人,以味傳情”爲理念,與李錦記衆多的經銷商渠道夥伴,以及中國烹飪大師,共創、共融。李錦記與公益合夥人的合作覆蓋綠色可持續、行業技術賦能、人才培育、社區慈善關懷四大領域,公益合夥人可依據自身資源優勢與公司戰略,靈活選擇契合自身的行動方向。致力於塑造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行業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以切實的行動踐行“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助力社區發展、青年成長與行業可持續未來。

從"授人以漁"到"共同成長":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的公益生態

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自2011年啓動以來,已資助超過1300名青年免費學廚,其中900餘人已畢業。他們投身並活躍在餐飲行業各個領域,實現職業夢想,成爲中國味的傳承者與創新者。與此同時,這羣青年廚師也以廚藝爲媒,將公益精神融入職業血脈,反哺社會。張呈龍的故事正是這一理念的縮影:從受助學子到行業標杆,從文化傳播者到公益引領者,用行動詮釋“授人以漁”的深遠意義。

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女士表示:“‘公益合夥人計劃’是李錦記與經銷商夥伴共同踐行社會責任的新起點。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像張呈龍這樣的李錦記希望廚師加入,讓‘思利及人’的精神薪火相傳。” 烹小鮮如治大國,守匠心亦擔大義。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十幾年如一日培育"有溫度的廚師",從竈臺到公益,從鄉村到世界,希望廚師用鍋鏟書寫責任,用醬料表達愛心,以中國味爲舟,載公益遠航。

關於李錦記

李錦記致力成爲亞洲飲食文化的全球門戶,矢志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自1888年創立以來,李錦記已成爲幾代人記憶中的味道,象徵閤家歡聚、共享佳餚的珍貴時刻。李錦記迄今已推出超過300種廣受全球消費者和廚師喜愛的醬料和調味品,成爲專業廚師和家中大廚探索、創新和創造卓越美食體驗的夥伴。李錦記紮根中國香港,業務遍及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秉承深厚的傳統、堅持卓越品質的承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永遠創業精神,李錦記致力爲全球消費者創造卓越亞洲美食體驗。(曉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