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加大文物追索和保護力度

伊拉克外交部與伊拉克文化、旅遊和文物部日前在伊拉克博物館舉行儀式,移交一批從日本和瑞士追回的文物。這批文物共37件,其中包括一尊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紀亞述文明時期的太陽神雕像。伊拉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侯賽因在儀式上表示,文物是伊拉克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的驕傲,伊政府將持續同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不遺餘力追回流失文物。伊拉克文化、旅遊和文物部長巴德拉尼表示,這批文物是被非法劫掠的,它們的迴歸是伊拉克在文物保護方面的重要勝利。

伊拉克地處兩河流域,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明。據統計,伊拉克境內有超過1.2萬個考古遺址。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後,伊拉克的考古遺址和博物館藏曾遭到巨大破壞,伊拉克博物館內至少1.5萬件登記在冊的珍貴文物流失。此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該國的活動進一步加劇了文物損毀。近年來,伊拉克加大了對流失文物的追索力度。巴德拉尼表示,伊拉克在過去4年已成功追回2.4萬多件文物。其中力度最大的行動是在2021年,共追回近1.8萬件文物,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美國。

去年7月,伊拉克總理蘇達尼召開內閣會議,要求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強遺址和文物的保護工作。伊拉克文化、旅遊和文物部副部長卡西姆·蘇達尼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伊政府的工作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保護和修繕文化遺址,防止非法挖掘和走私;另一部分是努力追索流失文物。伊政府將逐步爲1.2萬個遺址現場安裝安全護欄,併爲每個遺址配備至少20名安保人員。目前,伊拉克南部的遺址保護工作已經啓動,在北部摩蘇爾等地的遺址保護工作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開展。伊拉克的考古遺址數量巨大,工作人員當前主要在南部的濟加爾省開展發掘工作。

作爲伊拉克的國家博物館,伊拉克博物館也加強了文物修復工作。博物館文物修復和維護實驗室工作人員阿里·加尼姆介紹,實驗室有20多名工作人員。雖然缺乏先進設備和技術,但他們每年能夠修復上千件文物。他說:“文物修復和保護是一項精細工作,我們要確保文物處於最佳狀態,把文化和歷史傳承下去。”加尼姆表示,中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在文物修復領域擁有先進技術和經驗。近年來,伊方向中國派遣了多批文物修復人員,參加培訓交流。加尼姆本人就曾到中國接受培訓,收穫頗豐。“感謝中方對伊拉克文物保護的支持和幫助。”

巴格達去年被阿拉伯旅遊組織命名爲2025年的“阿拉伯旅遊之都”。巴格達省省長阿拉維表示,成爲“阿拉伯旅遊之都”有助於巴格達展示其獨特歷史文化,推動旅遊業發展,巴格達將在2025年舉辦一系列旅遊、文化和娛樂活動。巴德拉尼表示,文物是一種永不枯竭的財富,伊拉克將大力發展文物旅遊,爲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本報迪拜2月16日電 伊納斯·易卜拉欣參與採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