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難替代!人工客服成了“香餑餑”?

“共築滿意消費”,這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今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客服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有的人工客服多被替換成了AI客服,尤其在電商、物流、電信等行業應用廣泛。然而,不少用戶反饋,在實際體驗中經常遭遇“AI客服答非所問”“AI回覆千篇一律”“想轉人工客服難上加難”“人工客服不足不了了之”等情況,極大影響了消費者感知,難以實現“滿意消費”。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4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顯示,互聯網信息服務投訴平臺收到的互聯網用戶投訴中,四個投訴類別裏客服渠道類投訴佔比連續四個季度排名第二。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把人工客服崗位列入緊缺技能職業目錄。如遼寧省、廣州市發佈的2024年第三季度急需職業目錄,以及河北省發佈的《2024年河北省民營企業人才需求目錄》,都把“客戶服務管理員”列入其中;廣東省江門市則將客服經理列爲家電產業急需人才。

一邊是AI客服如火如荼的發展。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智能客服解決方案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30.8億元,較2022年增長了近36.9%。智能客服系統能夠自主回應簡單且重複的信息諮詢,顯著提升了人工客服團隊的工作效率,並優化了客戶體驗,同時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一邊是人工客服重新成了“香餑餑”。北京市市民服務熱線12345金牌話務員劉緩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客服可以傳遞的是人的溫度,在這一點上AI還不能完全取代。客服的本質是一種“人與人的交流”,如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以犧牲服務質量爲代價,那也就成了本末倒置。

而人工客服之所以短缺,與這一行業工作壓力大、強度高、人員流動頻繁有很大關係。人工客服在工作中需要提供情緒價值,同時容易受到客戶負面情緒的影響,心理層面是個很大的挑戰。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應將人工客服運營置於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加強客服人員的管理培訓,提升客服職業技能、改進服務質量,從而打造企業的用戶口碑、提升社會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充分肯定客服人員的價值,通過工作薪酬和心理認可的提升,增強員工獲得感,留住客服人才。

誠然,AI客服機器人以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能實現“007”超長待機模式,堪稱“六邊形戰士”。隨着AI技術的迭代更新,AI客服的普及發展、使用場景的豐富將成爲必然。業內專家表示,應實現人工客服與AI客服協同互補。針對答案不明確的問題,AI客服可以先給出解決方案,之後由人工客服介入;針對表述複雜的問題,則應以人工客服爲主,並將問答數據更新到AI客服模型中,持續提高AI客服回覆問題的精準性。

科技創新的飛速發展,產業鏈的數字化升級,最終是爲“人”服務。如近年來,電信行業“一鍵呼入人工客服”專線有效解決了老年人面對“智能語音客服”時“聽不懂”“不會操作”等難題;聯通在北京12345平臺技術上提供創新支撐,實現了智能摘要、一鍵填單、格式化工單模板等功能,成爲話務員最好的科技助手。

以人爲本,應該是所有技術的終極使命。企業也應更好地去尋找AI與人工協同的“橋樑”,讓技術真正服務於人,在爲消費者帶來個性化智能化服務體驗的同時,讓消費者收穫更多的滿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