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天翼雲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即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再次聚焦中國“三農”工作,並首次提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意見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的當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已成爲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作爲數字中國建設主力軍、雲服務國家隊,天翼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深度投身於“三農”建設之中,在種植、養殖、鄉村治理等多個關鍵領域大顯身手,爲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國雲支撐。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提出要“確保糧食穩產豐產”。天翼雲以科技創新爲驅動,大力推動傳統農業種植向智慧農業轉型,爲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貢獻國雲力量。

在甘肅省定西市,當地政府攜手天翼雲緊緊圍繞定西市打造“中國薯都”戰略目標,推動馬鈴薯全鏈條上雲。在種植環節,安定區以種薯繁育爲重點開展物聯網信息技術試點,聯合天翼雲制定馬鈴薯種植數字農業生產規範,配套建設田間綜合監測、智能水肥一體化及病蟲害防控設備,進一步提高定西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不僅如此,天翼雲還助力甘肅靜寧縣加速推進蘋果產業數字化建設,賦能徐聞菠蘿現代農業園實現了菠蘿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數字化管理。通過在智慧種植領域持續發力,天翼雲不斷爲農業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養殖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發展深遠海養殖,建設海上牧場。在福建東山島,傳統的養魚方式讓漁民時常面臨網箱破損、魚苗丟失等困擾,不僅需要消耗較多的人力成本,還要面臨一定的經濟損失。爲了改變原有靠天喫飯的被動局面,讓漁業生產更加可控,天翼雲與廈門大學合作,打造數字孿生海洋牧場。天翼雲依託“息壤”強大的算力調度能力,助力廈門大學研究團隊對海洋牧場中的筏式養殖、網箱養殖、人工魚礁養殖等場景進行孿生重現,實現數據實時監測、場景實時孿生、危險問題實時告警和海底畫面實時監控,爲整個海洋牧場的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在生豬養殖、養牛、養蜂等畜牧養殖方面,天翼雲也在積極賦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鄉村治理領域,天翼雲積極響應“着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政策號召,爲建設美麗鄉村貢獻智慧和力量。天翼雲攜手江西省聚焦“數字鄉村”建設,推出數字管理平臺“萬村碼上通”,爲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闢了新路徑。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該平臺實現了對身邊問題的隨手拍、隨時報、“碼上辦”,不僅提升了鄉村環境治理效能,也讓羣衆在共建美麗家園中得到更多的參與感與獲得感。通過視頻AI監控、無人機監護、車載及人員定位跟蹤等物聯網手段,實現了村莊環境無人值守監測管護。小程序的使用也降低使用難度,讓羣衆參與人居環境治理更加輕鬆、高效。在山西夏荷村、湖南南京灣村等地,天翼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方案,爲數字鄉村建設保駕護航。

從田間地頭的智慧種植,到養殖場裏的智慧養殖,再到鄉村治理的數智化升級,天翼雲科技賦能“三農”成果斐然,爲鄉村振興插上了“數字翅膀”。未來,天翼雲將持續夯實國雲底座,不斷深化數字技術在“三農”領域的應用,正在讓“雲”成爲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助力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