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d收購UPS子公司Ware2Go,劍指亞馬遜Prime生態壁壘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5月20日消息,電商物流初創企業Stord宣佈完成對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旗下子公司Ware2Go的收購,此舉被外媒視爲其挑戰亞馬遜物流霸權的關鍵戰略動作。

儘管交易金額未公開,但業內分析認爲,這一整合將重塑中小企業物流服務格局,併爲Stord在亞馬遜主導的電商履約市場中開闢競爭空間。

收購邏輯:填補中小企業物流短板,對標亞馬遜Prime

資料顯示,Stord由泰爾獎學金得主肖恩·亨利創立,總部位於亞特蘭大,其核心業務是通過雲技術平臺爲品牌商提供端到端的全渠道履單、倉儲及運輸服務。此次收購的Ware2Go則專注於爲中小商戶提供快速配送解決方案,其服務網絡覆蓋全美,並支持“按需付費”的靈活合作模式。

亨利在聲明中直言,此次收購旨在“通過優化基礎設施,幫助中小企業對抗亞馬遜Prime的履約優勢”。他指出,亞馬遜Prime的次日達服務已形成強大的用戶粘性,而中小賣家常因物流成本高、配送時效差而難以競爭。Stord計劃整合Ware2Go的末端配送能力與自身倉儲網絡,推出“平價Prime”服務,承諾爲中小商戶提供與亞馬遜同等時效但成本降低30%的物流方案。

自2016年亞馬遜自封“運輸服務提供商”以來,其通過租用飛機、卡車車隊及獨立承包商網絡,構建了覆蓋全美的物流體系。2023年,亞馬遜物流部門處理包裹量達59億件,佔其總訂單量的67%,並開始向第三方賣家開放“Shipping with Amazon”服務,進一步擠壓傳統物流商的市場份額。

面對亞馬遜的侵蝕,UPS與聯邦快遞(FedEx)正加速調整戰略。UPS今年宣佈裁員2萬人並關閉73個運營網點,以應對亞馬遜訂單量減少帶來的衝擊;聯邦快遞則通過合併地面與快遞網絡、推出fdx平臺等舉措,試圖吸引中小商戶。

然而,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傳統巨頭在服務中小客戶時面臨成本結構僵化、技術迭代緩慢等難題,而Stord等新興企業憑藉輕資產模式與AI驅動的運營效率,正成爲不可忽視的挑戰者。

Stord的野心:構建“去中心化”物流網絡

此次收購併非Stord首次擴張。2024年,該公司已收購營養品物流商ProPack Logistics,並在北美建立11個履單中心,年處理訂單量超3000萬件。此外,Stord在英國和荷蘭設立的歐洲公司亦標誌着其全球化佈局的啓動。

亨利透露,Stord的長期目標是構建“去中心化”的物流網絡,通過算法優化倉儲選址與運輸路徑,實現“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降低40%。這一策略與亞馬遜的“中心輻射式”物流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依賴少數大型樞紐,而Stord則主張在靠近消費者的區域部署微型倉庫,以縮短配送半徑。

行業分析師預測,Stord的入局將引發電商物流市場的價格競爭。目前,亞馬遜向第三方賣家收取的物流費用平均高於市場價15%-20%,而Stord承諾的“平價Prime”服務可能迫使亞馬遜調整定價策略。

“中小商戶苦亞馬遜久矣。”一家年銷售額500萬美元的家居品牌創始人表示,“Stord的方案讓我們看到擺脫亞馬遜依賴的可能性。”他透露,已計劃將30%的訂單轉移至Stord網絡測試。

儘管戰略清晰,外媒認爲,Stord仍需跨越兩大障礙。其一,其北美履單中心年處理包裹量僅爲亞馬遜的5%,規模效應不足或導致單位成本居高不下;其二,亞馬遜在自動化倉儲、無人機配送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遠超初創企業,Stord需持續投入研發以縮小差距。

對此,亨利稱,Stord將優先投資AI驅動的動態路由系統與機器人分揀技術,並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將北美履單中心數量翻倍。他強調:“物流戰爭的勝負不在於倉庫數量,而在於如何用技術釋放每一立方米的效率。”(青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