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近日,國產分佈式數據庫OceanBase(以下簡稱OB)在其首屆合作伙伴大會上披露了一組數據:生態夥伴數量超1200家,專有云千萬級營收夥伴超10家,公有云百萬級營收夥伴超10家,30%項目由夥伴獨立交付……
OceanBase明確表示,在合作模式上,未來將由夥伴主導、OceanBase賦能,充分發揮合作伙伴的市場優勢和技術能力,將夥伴外部業績佔比由60%進一步提升到70%,助力合作伙伴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自成立五年來,從螞蟻集團內部的技術項目到服務超2000家客戶的獨立數據庫廠商,OB的成長軌跡印證了一個趨勢:數據庫的競爭,已從單一技術較量轉向生態體系的全面比拼。
OB也正在回答一個關鍵問題:在AI與多雲時代,如何通過生態共建,抓住國產替代與全球化雙重紅利?
技術底座:從“單機分佈式一體化”到“AI原生”進化
如果說“根自研”是OB的立身之本,那麼“一體化”則是其技術破局的核心邏輯。
此次,OB正式推出單機版數據庫產品,不僅是產品線的補充,也是其“單機分佈式一體化”戰略的關鍵落子。
傳統分佈式數據庫常被詬病“過重”——動輒三個節點起步、百萬級投入,讓中小客戶望而卻步。而單機版通過架構創新,在16核服務器配置下,寫入性能達到MySQL 8.0的214.99%,TPC-H分析查詢性能更是從“分鐘級”壓縮至“秒級”。更重要的是,單機版支持無縫升級爲分佈式架構,解決了企業從中小規模到爆發式增長的技術連續性難題。
產品部總經理楊志豐舉了一個典型場景:大型連鎖企業可在總部部署分佈式版處理高併發交易,在分部使用單機版處理本地訂單,通過統一技術棧降低運維成本。“這相當於讓企業用‘樂高積木’的方式搭建數據庫架構。”
在雲數據庫市場,OB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兼容全球主流雲廠商(阿里雲、AWS、華爲雲等),提供跨雲容災、數據同步等能力。例如,某三方支付公司通過OB實現阿里雲與華爲雲雙活,災備成本下降70%。
這一策略直擊企業痛點:據Gartner調研,85%的企業採用多雲架構,但跨雲數據管理複雜度陡增。OB的多雲原生架構,既避免了被單一雲廠商綁定,又通過統一管控平臺簡化運維,成爲其公有云業務增長的關鍵引擎。
此外,AI浪潮下,OB正將“一體化”理念延伸至AI領域。其4.3.3版本已支持向量檢索,實現標量(結構化數據)與向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混合查詢。例如,零售企業可將商品信息(標量)與用戶行爲數據(向量)融合分析,快速生成個性化推薦。
這一能力背後,OB與螞蟻集團向量庫VSAG深度合作,在GiST-900數據集上精度排名全球第一。CEO楊冰更透露,5月將發佈“知識庫”功能,進一步與大模型結合,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未來,數據庫不僅要存數據,還要成爲AI的‘推理引擎’。”
生態方法論:從“開放蓄勢”到“能力型夥伴”
OB的生態建設,經歷了從“單打獨鬥”到“夥伴共舞”的轉變。生態合作部總經理梁劉紅用“開放”和“蓄勢”兩個詞總結過去五年的發展,並表示下一個五年將以“能力”和“增長”爲關鍵詞,全面邁入“以合作伙伴爲中心”的生態建設2.0。
在金融、運營商等KA市場,OB選擇與恆生電子、新炬網絡等頭部ISV深度綁定。以恆生電子爲例,其新一代證券核心系統UF3.0全面適配OB,支撐招商證券、財通證券等客戶的核心交易,數據壓縮率高達90%,成本下降70%。
這種合作並非簡單的“數據庫+應用”,而是技術架構的深度融合。恆生CTO王佳瑋提到:“UF3.0的分佈式微服務架構與OB的多租戶能力天然契合,我們從代碼層優化事務處理邏輯,讓每秒委託筆數提升3倍。”
爲覆蓋長尾市場,OB在2023年啓動總代合作,通過神州數碼、偉仕佳傑等渠道夥伴快速滲透二、三線城市。例如,浙江雲趣科技作爲區域服務商,聯合本地ISV推出“OB+行業應用”打包方案,幫助中小製造企業完成國產替代,項目交付週期縮短40%。
“區域夥伴更懂本地客戶的隱性需求,比如某些政務系統對國密算法的特殊要求,我們能快速定製解決方案。”雲趣CTO梅慶表示。
服務生態的成熟度,直接決定數據庫的落地效率。OB通過“雛鷹計劃”培養超3000名認證工程師,並將50%服務收入分給夥伴。新炬網絡作爲鉑金級服務商,擁有200多名OB工程師,其自研的ZnSQL智能管理平臺與OB深度適配,可自動診斷80%的常見故障。
“以前客戶只信原廠,現在我們的工程師能獨立處理核心系統割接。”新炬CEO李灝江說。這種能力遷移,讓OB在山東移動、廣東移動等大型項目中實現“夥伴主導交付”。
未來戰略:雙引擎、全球化與AI原生
面對2025年國產數據庫“決戰期”,OB的路線圖已清晰可見。
在專有云市場,OB將繼續鞏固金融、運營商等KA優勢,同時向能源、交通、政務等行業擴張。目前,其已服務中國移動1/3省級核心系統、全國60%移動用戶,並在外資金融機構實現突破。
公有云則瞄準互聯網、新零售、智能製造等增量市場。OB Cloud上線2年客戶超700家,理想汽車、泡泡瑪特、快手等企業通過其實現海量數據高併發處理。楊冰透露:“未來三年,雲業務要成爲第二增長曲線。”
全球化是OB的必答題。目前,其已進入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市場,服務印尼電子錢包DANA、菲律賓GCash等客戶。但出海難點不在技術,而在生態——如何與當地ISV、雲廠商共建服務網絡?OB的策略是“跟隨中國出海企業”,例如爲跨境電商提供跨境支付數據庫方案,再逐步滲透本地市場。
在OB的藍圖中,數據庫將不再是被動存儲數據的“倉庫”,而是主動參與AI推理的“智能體”。其規劃中的“知識庫”功能,可通過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直接與大模型交互,幫助企業調用私域數據生成精準決策。
“未來80%的AI應用需要數據庫提供實時數據支撐,這是一體化數據庫的時代。”楊志豐總結。
從“根自研”到“被集成”,OB的五年生態路,印證了數據庫行業的一個準則:技術決定下限,生態決定上限。
當國產替代進入深水區,客戶需要的不是一場“數據庫替代運動”,而是一套兼容歷史與未來、平衡成本與效率的數字化底座。能否與夥伴共建這樣的底座,將是OB能否在千億市場中持續領跑的關鍵。
正如梁劉紅在大會所言:“合作二字,寫起來簡單,走下去不易。但只要我們守住長期主義,生態的紅利終將爆發。”(勃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