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書法機器人執筆揮墨,腦機接口從科幻走向現實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馮超男】一踏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現場,參會觀衆被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牢牢吸引,其中機器人無疑是這場盛宴中絕對明星。此次年會,有近百臺機器人活躍在迎賓、交流、主持、服務等場景,各展風采。

進入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仿生交互機器人“妮婭”,它們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吸引了衆多參會者的目光,紛紛駐足圍觀並與之互動。這兩個機器人正是清飛科技的研發成果。而活動現場的另一隅,一款名爲“俞文峯”的數字孿生書法機器人同樣引人注目,它也是出自清飛科技之手。

在工作人員下達的指令下,“俞文峯”提筆蘸墨,隨即在宣紙上寫下“中關村”三個字。“公司擅長是在機器人身上添加仿生皮膚,同時確保皮膚與內部硬件互不干涉”。清飛科技相關工作人員向環球網記者介紹稱。

而關於機器人所集成的技術而言,該工作人員表示,壁壘主要體現在硬件方面,尤其是電機的精度,也就是靈活度上,還有結構設計,使機器人能夠自然流暢模仿人類的動作行爲。再者,算法和模型也是關鍵,它們決定了機器人能否有效與人進行溝通,避免答非所問。同時,感知技術也是公司一直深入研究的重點領域。

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機器人正逐步朝着實際應用的方向邁進。在北控集團展區內,北京燃氣的機器狗吸引了衆多參會者的目光。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北京燃氣開發的一款通過預設路線自主作業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名爲“巡檢精靈”,融合AI動態跟蹤、多元數據、自適應算法等技術。進一步來講,工作人員提前設置巡檢點位後,巡檢精靈將自動完成燃氣管道沿線泄漏檢測、管道保護範圍內第三方施工識別、閘井泄漏檢測、閘井井蓋完整性識別、引入口檢測等多項巡檢任務。

當前,AI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使具身智能成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組成部分。AI+的驅動下,傳統行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現場,出現一位特別“中醫”,這款名爲“玄黃識儀多模態智能監測儀”,通過AI進行中醫問診,吸引多位與會者排隊體驗。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AI問診系統以中醫"望聞問切"理論爲核心框架,通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實現智能化診斷。其中"望診"依託視覺識別設備採集用戶面部及舌象等生理信息,"問診"則基於交互邏輯動態追問症狀細節。此外,系統結合中醫經絡檢測數據,通過中醫知識圖譜的大模型,對視覺圖像及問答內容進行多模態分析,生成涵蓋八大身體系統的健康評分及個性化建議報告。

不僅如此,曾經只出現在科幻影視中的腦機接口,如今實實在在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在論壇現場,由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系統驚豔亮相。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稱,腦機接口技術通過解碼大腦神經信號實現意念控制,爲漸凍症及高位癱瘓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可能。該技術通過開顱手術將電極植入顱骨內,銀色傳感器固定於頭皮下,精準捕捉大腦發出的指令。比如,患者產生"想要喝水"的意念,只需藉助電腦實現文字上的交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