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3月28日消息,在博鰲亞洲論壇 2025 年年會期間,一場以 “綠色電力的共建與共享” 爲主題的會議舉行。會議聚焦亞洲綠色電力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機遇,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協同和國際合作推動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介紹,中國風電和光電裝機速度全球領先,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他提到,部分省份暫停屋頂光伏安裝,原因可能是價格或調度問題。此外,光伏和風電項目被要求配備儲能設施,這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還帶來了調度難題。
周小川強調:“要自己消納也存在着不少困難,所以企業有些抱怨。”
與此同時,中國的煤電裝機也在快速增長,煤產量大幅超過預期,碳排放問題依然嚴峻。周小川認爲,電網調度能力和智能水平的提升並非一蹴而就,需要結合 AI 技術優化電網系統。他還從金融角度提出,電網能力的發展和優化需要大量投資,電網投資與風電光電投資的比例應保持在 3:2 左右。周小川指出:“電網投資一年需要 6000 億,說明這個電網還遠遠不夠。”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電聯理事長辛保安指出,構建亞洲能源互聯網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他認爲,亞洲能源轉型面臨電力供應、低碳發展和普惠發展的挑戰,需要通過大規模開發清潔能源、高效配置綠色電力和加強多邊合作來解決。辛保安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我們覺得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陣地。”
他還提到,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全國統一大電網,跨區跨省輸電能力超過 3.8 億千瓦。辛保安呼籲:“我們要加強治理體系的合作,在亞洲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機制,促進各國的能源電力政策協同,實現規劃對接、標準互認。”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錢朝陽從資源互補、實現路徑和國際合作三個視角探討了綠色電力的共建與共享。他指出,亞洲區域綠色能源組合互補潛力巨大,需要共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錢朝陽提到:“亞洲區域電網互聯互通是綠色能源組合互補的關鍵,我們要建設一個具有新型電力系統特徵的亞洲能源互聯網。”
他還強調了技術標準、價格規則和治理機制的重要性,呼籲各國加強能源領域的技術標準、市場機制和治理機制的國際化共建。
美國加州能源委員會主任安德魯·麥卡利斯特分享了加州在清潔能源轉型方面的經驗。他指出,加州致力於實現 2045 年前 100% 無碳排的目標,目前電力供應中已有 2/3 無碳排。麥卡利斯特強調:“我們希望在 2045 年前實現百分之百的無碳排。亞洲也是在不斷增長清潔能源的,非常有活力。”
他還提到,加州與中國的合作正在積極推進,雙方在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開發和電網智能化等方面有廣泛的合作空間。麥卡利斯特呼籲:“我們要管理負荷的增長,同時實現三大目標,第一是經濟的脫碳,第二是加強能源體系的可靠性和韌性,第三是有效的管理成本。”
澳大利亞礦業公司福德士河執行董事、全球大使伊麗莎白·蓋恩斯強調了綠色金屬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性。她指出,澳大利亞和中國在綠色鐵礦供應鏈方面的合作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張明陽則分享了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他指出,中國在海上風電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解決了颱風區和高原地區的風電開發問題。張明陽強調:“海上風電的開發對推動能源和電力的低碳綠色轉型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決定性意義。”
最後,與會嘉賓一致認爲,亞洲地區在能源轉型中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協同和國際合作,亞洲各國可以共同推動綠色電力的發展,實現可持續未來。嘉賓還呼籲各國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共同構建亞洲能源互聯網,推動全球能源轉型。(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