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3月28日消息,在博鰲亞洲論壇 2025 年年會期間,一場以 “促進經濟復甦: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爲主題的討論會於日前舉行。來自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創業公司以及學術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科技企業如何通過創新與合作實現經濟復甦,並推動全球科技發展。
vivo 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在發言中提到,vivo 近期成立了機器人 Lab,這一舉措並非追逐風口,而是基於公司長期的技術積累與能力匹配。胡柏山表示:“我們做很多事情是不看風口的,而是看過去的方向和我們的能力是否匹配。” 他進一步解釋,vivo 在影像技術和 AI 技術方面積累深厚,而這些技術與未來機器人的發展高度契合。例如,AI 技術代表機器人的思考與決策能力,影像技術則賦予機器人對外界的感知能力。
聯發科技董事陳冠州則從芯片產業的角度出發,強調技術創新的核心地位。他認爲,儘管時代在變,但半導體產業作爲技術創新的基礎平臺,其追求創新的本質並未改變。陳冠州指出:“聯發科技一直注重聯網技術、運算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這些技術是我們不斷精進的方向。” 他還提到,未來 AI 技術將廣泛應用於各種設備,從而極大地改善人類生活。
星海圖聯合創始人許華哲分享了其創業公司的願景:“未來要有一百億臺機器人服務一百億人類。” 他強調,未來十年內,機器人有望在養老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並且隨着技術的進步,機器人的成本將大幅降低。
在討論科技普惠與全球化的過程中,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的觀點與經驗。
胡柏山以 vivo 的全球化戰略爲例,強調了本地化的重要性。他指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需求存在差異,因此科技企業需要深入瞭解當地市場,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胡柏山提到:“我們要由本地人洞察本地人的需求,讓本地人把這些需求搞清楚以後再跟我們後臺的技術做握手。”
許華哲則分享了星海圖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合作經驗。他提到,星海圖與斯坦福大學等國際機構合作,共同研發核心算法,並通過與全球各地的企業合作,推動機器人技術的落地應用。他還舉例說,在南美,一些創業者希望通過機器人技術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種跨區域的合作爲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阿里雲通義大模型業務總經理徐棟強調了開源技術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他表示,阿里雲通過開源其天問萬象模型,促進了全球開發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徐棟指出:“開源開放代表的是技術的態度和領先性,所以我們看到今天有大量人才願意加入通義系列的研發團隊。”
在討論科技企業的社會責任時,胡柏山表示,vivo 始終堅持以用戶爲中心,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用戶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他提到,vivo 在手機領域已經通過 AI 技術幫助視障和聽障人羣更好地融入社會,未來在機器人領域也將繼續秉持這一理念。胡柏山說:“我們一直認爲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技術,最終都要服務於人。”
最後,與會嘉賓對未來科技發展進行了展望,並呼籲大家保持樂觀,積極參與到人工智能浪潮中。許華哲表示:“期待未來每個人都有機器人幫助他做所有他不想做的事情。”陳冠州則強調,科技企業需要在機遇與挑戰之間找到平衡,共同推動技術的進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