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發布“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3月27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備受矚目的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揭曉,這一系列成果彰顯了我國在多個科研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新實力。

此次入選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涵蓋了航天探索、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物理等多個前沿領域。

在航天領域,“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背28億年前火山活動”這一成果意義重大。嫦娥六號成功獲取月背樣品並開展研究,爲深入瞭解月球的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線索,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月球的地質構造和形成過程。

信息技術方面,“實現大規模光計算芯片的智能推理與訓練”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突破爲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有望推動計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優化,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應用。

生命科學領域成果豐碩。“闡明單胺類神經遞質轉運機制及相關精神疾病藥物調控機理”,爲精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異體CAR - 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爲自身免疫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給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額外X染色體多維度影響男性生殖細胞發育”的研究,深入揭示了染色體異常對生殖發育的影響機制,爲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物理領域同樣亮點頻現。“實現原子級特徵尺度與可重構光頻相控陣的納米激光器”,在納米光學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爲光通信、光計算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發現自旋超固態巨磁卡效應與極低溫製冷新機制”,爲極低溫製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量子計算、超導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凝聚態物質中引力子模的實驗發現”,爲凝聚態物理的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物質的本質和相互作用。“高能量轉化效率錒系輻射光伏微核電池的創制”,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創新成果,爲開發高效、可持續的能源提供了新的途徑。“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影響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證據”,加深了我們對宇宙結構和演化的認識,爲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觀測依據。

這些科研成果不僅代表了我國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也爲解決全球性的科學難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們將激勵更多的科研人員投身於科學研究事業,推動我國科技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文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