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響應國家政策東風,雅迪以舊換新激活綠色出行新機遇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提振消費”成爲熱議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並將綠色消費、新質生產力視爲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這一政策如同催發萬物生長的春風,促使衆多行業煥發蓬勃生機。

事實上,以舊換新政策並非首次亮相,在汽車、家電、家裝等領域,該政策早已展現出強大的消費拉動能力。如今,這一政策的春風吹到了電動兩輪車行業,衆多電動兩輪車企業積極響應,通過以舊換新政策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不僅激發了市場活力,還加速了全民綠色出行習慣的養成,成爲兩會“民生+科技+雙碳”議題的鮮活註腳。

以舊換新成消費引擎 築造市場雙贏格局

過去幾年,汽車行業通過以舊換新補貼,刺激了大量消費者更換新車,不僅提升了居民的出行品質,還帶動了汽車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而家電領域的以舊換新活動,讓衆多家庭用上了更節能、更智能的家電產品,也推動了家電行業的更新換代。

在電動車行業,這一政策則尤爲顯著地促進了綠色消費。多家企業精準對接政策導向,推出了“國補+品牌補貼”的雙重讓利方案。以雅迪爲例,用戶憑舊車最高可享受千元置換補貼,疊加地方消費券,實現了真正的“0門檻換新”。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電動車銷量的增長,還有效提升了綠色出行的普及率,實現了政策與市場雙贏的局面。

從行業層面看,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推動了電動兩輪車市場的更新換代,更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升級。電動兩輪車企業不斷推出更加環保、高效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出行需求。據統計,雅迪在綠色發展理念下,累計減少碳排放達630億千克,相當於種植31.5億棵樹。無疑,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看,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承擔了從環保到提振消費的雙重功能。

新質生產力驅動 引領行業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升級

國補政策的落實,以及兩會期間熱議話題“新質生產力”的驅動,推動電動兩輪車行業越來越向技術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邁進。

比如,在動力電池技術革新方面,雅迪率先行業將石墨烯材料應用於鉛酸電池,其循環壽命達普通鉛酸電池的3倍,且支持快充;率先行業佈局鈉電能源領域,實現鈉電車電一體化。無獨有偶,寧德時代發佈的磷酸錳鐵鋰電池等技術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動兩輪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突破。此外,智能化與自動駕駛技術也從新能源汽車向兩輪車領域滲透。在產業協同方面,雅迪、比亞迪等企業通過海外建廠實現本地化生產,同時將中國標準推向全球,打造中國智造靚麗名片。

技術和服務的創新不僅提升了電動車的性能和用戶體驗,也推動了整個行業從內卷的價格戰走向價值戰。在技術發展與國補政策的利好下,消費者對綠色出行的需求不斷增加,電動車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滿足市場需求。據瞭解,目前已加入國補行動的雅迪摩登系列車型,即以“10重安全守護”的產品技術實力和潮流時尚設計成爲市場爆款,吸引了大量女性用戶及年輕羣體,印證了產品差異化與創新設計對消費升級的拉動力。

政策普惠與用戶需求雙向奔赴 推動企業與消費者共生共贏

顯然,國補政策對消費刺激的成效是顯著的。無論是從縣域夜市到一線城市數碼賣場,從家電換新到國產手機崛起,國補政策都通過精準補貼、流程簡化和品類擴展,推動着各品類產品銷量的激增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

聚焦電動車行業,在2025年國補啓動後,以雅迪爲代表的企業多地門店換新業務量實現顯著增長。政策與需求的協同效應,不僅加速了存量市場更新,更通過產品的長續航、智能化等功能升級,吸引大批新用戶入場。對頭部電動車企業而言,如何在政策與技術的雙重賦能下發揮標杆示範作用尤爲關鍵。

國補政策並非短期刺激,而是長期產業生態重構的起點。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實現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翻倍,這一目標同樣適用於電動兩輪車領域。對行業而言,政策紅利窗口期也是洗牌期。只有兼具技術儲備、服務網絡和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持續領跑。

站在國補政策的新起點上,我們相信,電動車行業龍頭如雅迪、比亞迪等企業正在以技術創新爲引擎,以綠色生態爲基石,推動行業從“補貼依賴”轉向“習慣驅動”。未來,隨着更多企業的加入和技術的創新,電動車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爲實現“雙碳”目標與美好生活同頻共振貢獻更多力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