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共繪信創發展新圖景:自主創新與生態協同成破局關鍵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王楠】在國家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背景下,信創產業正迎來新機遇。

2月18日,誠邁科技在北京舉辦的“2025信創興動力——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當前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變革爲信創帶來新機遇,企業需抓住政策紅利,打造兼具市場價值與國家戰略價值的產品體系。

面對信創產品市場化應用的現實挑戰,產學研代表紛紛亮出解題思路。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郭宗明以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爲例,強調“自主可控與開放合作並非對立”:“就像當年我們既堅持核心技術自研,又兼容國際標準打開市場,今天的信創企業同樣需要在關鍵領域築牢根基,在應用生態上開放共贏。”

這一理念在誠邁科技的實踐中得到印證。誠邁科技董事長王繼平透露,公司通過“漢聯技術方案”實現Windows應用無縫兼容,並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部署,既保障了黨政機關的數據安全,又降低了用戶遷移成本。現場展示的三屏顯示信創電腦,更彰顯出國產設備已具備滿足複雜場景需求的能力。

生態協同成爲高頻關鍵詞。龍芯中科董事長鬍偉武分享了自主CPU的突圍經驗:“龍芯3A6000通過架構優化實現性能比肩國際主流產品,證明成熟工藝也能走出高端路線。”統信軟件副總裁萬彗星則披露“2+6+N”生態體系進展,強調與誠邁等夥伴組建創新聯合體的必要性。

研討會期間,誠邁科技北京大興信創電腦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的儀式引發關注。該基地年產能達10萬臺,最大可擴展至30萬臺,重點服務京津冀黨政市場替代需求。大興經開區招商總監王海濤表示,園區通過“資本賦能+場景開放”組合拳,已吸引超200家數字企業落戶,未來將打造千億級信創產業集羣。

與會專家普遍認爲,信創產業正經歷從“替代適配”到“價值創造”的質變。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創工委會祕書長趙成志指出:“信創產品的競爭力已不僅在於國產化率,更在於能否創造新體驗、新效率。誠邁等企業推出的高性能整機,正是新質生產力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具體呈現。”

這種價值重構在市場需求端得到驗證。隨着黨政、金融、能源等行業進入信創深化期,企業對產品的需求從“能用”轉向“好用”。誠邁信創電腦通過兼容性創新降低遷移成本,通過本地化AI部署提升辦公效率,正是響應這種升級需求的典型實踐。

會上,誠邁科技與合作伙伴聯合啓動的“信創生態共建計劃”正式發佈。從操作系統到底層芯片,從整機設備到應用軟件,一條以自主創新爲基石、以生態協同爲紐帶的發展路徑愈發清晰。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言:“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新一輪的技術產業變革。信創行業也要積極探索新的技術變革、發展方向和趨勢,用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來推動我國科技強國建設的偉大目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