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光到算力:青海高原的綠色能源與數字產業融合發展

【環球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青海,這片廣袤無垠的高原之地,不僅是中華水塔、生態屏障,更是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展現着綠色發展的勃勃生機。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有着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裝機規模最大的水光互補發電站,這片曾經是戈壁荒漠的塔拉灘光伏園,創下了兩項吉尼斯世界記錄。

今年7月,記者走進光伏園裏,雖然陽光正足,每個人都防護嚴密防止被曬傷。但是,正是這充沛的太陽能是大自然的饋贈,被巧妙地轉化爲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照亮了千家萬戶,驅動着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之路。

登上觀光塔,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光伏板,幾乎一眼望不到邊,蔚爲壯觀。據黃河水電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光伏園佔地54平方公里,還只是黃河公司在海南州四分之一的產業。黃河公司目前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1071.99萬千瓦,成爲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黃河公司深入研究光伏發電的特點、難點和創新重點,建成智能光伏電站及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先後建成海南百兆瓦光伏實證基地、海南州多能互補集成示範、海南特高壓外送基地等里程碑式的項目,光伏發電建設和運營水平全球領先。

目前園區已經實現了良好的4G/5G網絡覆蓋,未來將進一步推進5G專網建設,推動無人機巡檢以及系列數智化應用。據悉,在該園區海南移動已建成43座基站,重點區域增補13個5G基站,採用2.6G+700M立體組網覆蓋,賦能國家清潔能源高地建設。

近距離接觸光伏板,在每一列光伏板發出的電匯聚到逆變器,而它是將直流電轉換爲交流電的關鍵單元,這就是華爲提供的智能光伏逆變器,實現了更高的發電效率、更高的可靠性。除此之外,這裏還構建了“雲、管、端”的數字化架構,通過數字技術讓發電更“多”、運維更“少”。黃河水電光伏維檢工程師林志強表示,在運維方面,智能IV診斷檢測技術,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全量遠程檢測,有了數字技術的加持,超大型光伏電站的運維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在記者參觀時,還遇到了一羣羊在光伏板下悠閒地喫草,正當記者以爲這是哪裏牧民的羊羣走錯了路時,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正是綠色光伏生態發展的最好例證,由於光伏板的遮擋,降低了地表的溫度和蒸發量,減少了風沙的侵蝕,促進了地表植被的恢復,據衛星遙感數據顯示,自2012年-2022年的十年間,園區的內的植被覆蓋增加了15%,黃河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光伏+生態治理的新模式,光伏板下的“光伏羊”,是青海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生動實踐。

有了綠色能源的巨大優勢,青海還順勢發展起了大數據中心產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企業紛紛在此處建立了大數據中心。其中,中國移動高原數據中心是青藏高原“規模最大、起步最早”的大型數據中心。

該數據中心結合綠電、冷涼氣候等稟賦資源及區位優勢,通過 OXC 高品質全光算網,將算力、網絡、模型等資源能力輻射至全國互聯網客戶,同時向省內千行百業提供深度定製 AI+行業服務,打造以“零碳、極速、高效、智能、安全”爲標誌的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助力青海省融入“東數西算”國家佈局。

談起綠色算力,中國移動青海公司算力分公司的馬宏斌介紹,依託高原天然優勢的陽光資源,中國移動高原數據中心實現了100%清潔能源,我們的PUE達1.14。已建成屋頂自用分佈式光伏電站,共裝540 WP光伏板240塊,裝機總容量129.6kWp,預計年發電量15.8 萬 kWh,初步實現了數據中心園區內輔助設備、路燈照明及辦公樓用電。

目前,中國移動高原大數據中心上架7kW、10kW、12kW高功率機櫃,建設落地國產化GPU算力達300P FLOPS,爲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300餘家客戶提供智算服務,爲青海各個行業提供強大支持,助力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今,青藏高原正在飛速發展,高速流暢的通信網絡、綠色電力、綠色算力讓更多產業創新有了基礎。中國移動與華爲將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推動數字技術與青海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譜寫青海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