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夢雪】伴隨着生產線上的機器轟鳴,一排排高效運轉的機械臂揮舞着......走進數字化工廠車間,這樣的場景並不罕見。
伴隨着智能製造深入推進,機器人的應用也加速拓展。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50%,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臺。
然而,在高速運轉的自動化工廠內,大量機器人協同作業,設備故障導致生產中斷和後續維修將產生大量的成本問題。因此,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對於企業的生產運營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能降低設備故障帶來的成本損失呢?
電流感應+智能分析算法“診脈斷症”,車間損失可控
走進廣州雙葉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一種能夠給車間裏的機器人及時“診脈斷症”的數字系統——日立工業設備故障預診斷解決方案。
負責該項目的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華南解決方案營業部高級銷售經理李玲玲介紹稱,“這套系統主要通過電流感應技術配合智能分析算法對機器人故障部位進行故障預警。大家在機械臂上可以看到,我們將外接傳感器卡在電線上,由這個傳感器採集到電機電流數據,再傳輸到工控機上,工控機裏面部署了我們核心的算法,通過算法去分析採集到的數據,在服務器裏進行平臺展示,然後把數據做成三維瀑布圖。”
“對比前一年因設備故障產生的損失,根據預期,大多數工廠使用故障預診斷這套系統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回收系統投資的成本。”李玲玲說道。
破除品牌型號壁壘,數據分析處理不設卡
在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下,工廠的生產模式迎來了顯著的改變,生產現場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衆多機器人無縫協同,共同完成了以往需要大量人工參與的複雜任務。以往的生產車間裏,自動化設備依賴人工進行點檢,但設備越來越多,程序也越來越複雜,人工的能力難以覆蓋完全,效率難以保證,且容易出現誤判的情況。
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華南解決方案營業部副總經理古鳳羣還提到,“很多工廠內的機器人狀態記錄都依靠人工進行錄入,很容易遺失,查找起來也很麻煩。”
在古鳳羣看來,管理機器人以及管理前期故障徵兆很重要。“如果機器人其中一臺宕機,說明整條生產線可能會癱瘓。”
此外,目前在工業生產的實際場景中,多型號多品牌多品類的機器人混合使用,且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和依據。
那麼,如何在解決機器人數據不統一的前提下管理機器人呢?
日立工業設備故障預診斷解決方案是這樣處理的:“我們開發了一套無損快捷通用的外加電流傳感方式,克服了不同品牌的機器人、設備之間的隔閡,通過我們的算法進行分析,從而實現提前預警。”該項目的技術總監楊哲說道。
基於日立DSC/IoT平臺搭建的IoT物聯網平臺,工業設備故障預診斷解決方案支持多種數據分析平臺,易於進行定製開發擴展,且兼容多品牌,多型號的機器人進行數據分析故障預警。
“不止機械臂,事實上,只要工廠裏電機驅動的產品,我們都可以做故障預測。”古鳳羣補充道。
工業設備智能化管理需求日盛 故障預測市場可觀
在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中,工業設備管理緊密關聯着生產效率的提升、產品質量的保證、成本控制的優化、安全生產的確保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因此,實施有效的設備管理策略已然成爲製造業企業穩固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工業設備的維護成本在企業運維中佔據大頭,因此,能夠主動發掘設備故障的風險,改變被動維修模式的故障預測市場空間逐年增加。
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總經理吉江博章認爲,“中國市場的機器人的裝機量和保有量是最高的,但是設備用得越久越容易出問題。”
在日立中國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姚開鵬看來,部署工業設備的預診斷系統對競爭壓力日益增長的製造業而言十分迫切。“製造業現在越來越卷,對成本的控制嚴格,我們的預診斷解決方案由於是完全本地化生產的,部署成本低且效果明顯,可以緩解制造企業的運維壓力。”
“日立對故障預測市場非常看好。大概兩年前我們的故障預測產品就開始正式投入市場。經過兩年產品化銷售推廣,以及對故障預測市場的預期,希望將我們在中國關於故障預測的銷售額可以擴大到現階段的7倍。”吉江博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