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4|李彥宏:智能體開發最簡單,也是最看好的AI應用方向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4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產業發展主論壇上表示,要跳出移動時代的思維邏輯,避免掉入“超級應用陷阱”,不是隻有10億DAU的應用才叫成功。同時,李彥宏指出,智能體是開發最簡單的AI應用,“也是我們最看好的AI應用的發展方向”。

他認爲,醫療、教育、金融、製造、交通、農業等各行業領域,未來都會依據自己的場景和特有經驗、規則、數據等等,做出各種智能體,將會出現數百萬量級的智能體,形成龐大生態。

“搜索是智能體分發的最大入口,”李彥宏舉例說,高考後,有大量考生填報志願,需要選學校和專業,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百度的高考智能體就可回答考生的各種疑問,“高峯時期,百度的高考智能體每天要回答超過200萬個考生問題,總共只有1000萬考生,說明一天當中有大比例的人在利用這個智能體。”

談及開源與閉源大模型,李彥宏表示開源大模型在學術研究、教學領域等特定場景下有存在的價值,但並不適用於大多數應用場景。“當你處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需要讓業務效率比同行更高、成本比同行更低,這時,商業化的閉源模型是最能打的。”

李彥宏指出,今年以來,開源和閉源大模型是一個爭議較大的話題,但很多人混淆了模型開源和代碼開源的概念,他指出,模型開源只能拿到一堆參數,還要在做SFT、安全對齊,即使是拿到對應源代碼,也不知道是用了多少比例、什麼比例的數據去訓練這些參數,無法做到衆人拾柴火焰高,“拿到這些東西,並不能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迭代開發。”

他直言,同樣參數規模下,開源模型的能力不如閉源,“如果開源想能力追平閉源,它需要有更大的參數規模,這意味着推理成本更高、反應速度更慢。很多人拿開源模型來做改款,以爲這樣可以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殊不知這就變成了一個孤本模型,既無法從基礎模型的持續升級中獲益,也沒辦法跟別人共享算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