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6月21日,據外媒消息,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捕捉到了巨蛇星雲的耀眼圖像,揭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天文現象,爲一項長期存在的恆星形成理論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這張令人震撼的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左上角整齊排列、細長的“原恆星流出物”。這些噴流以有序的方式從周圍物質的旋轉盤中噴出,表明形成中的恆星羣以相同的方向旋轉。這一觀測結果與天文學家長期以來的猜想相吻合。
NASA解釋稱,圖像左上角的明亮塊狀條紋,類似於電影導演JJ Abrams風格的鏡頭眩光,實際上是星際氣體雲向內坍縮時產生的向外噴射的噴流所引起的衝擊波。隨着正在形成的恆星逐漸凝聚並加速旋轉,部分物質會垂直於圓盤向外噴射。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爲,當雲層坍縮形成恆星時,恆星會傾向於朝同一方向旋轉。然而,我們之前從未如此直接地觀察到這一現象。”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克勞斯·蓬託皮丹在博客文章中寫道,“這些排列整齊的細長結構爲我們記錄了恆星誕生的基本方式。”
巨蛇星雲,距離地球約1300光年,僅有一兩百萬年的歷史。NASA指出,圖像中心的密集原恆星羣包含年齡不到10萬年的恆星。此外,巨蛇星雲是一種反射星雲,其內部或附近恆星的光被氣體和塵埃雲反射而發光。
此次觀測由JWST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完成,覆蓋面積廣闊。NASA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利用該望遠鏡的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研究巨蛇星雲的化學分解,以期獲得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