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陳少峯:元宇宙AI讓文旅產業煥發出新生機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現在是科技與文化、科技與旅遊全面融合的時代,希望未來AI大模型會發展成像互聯網一樣的綜合性平臺,形成與他人合作共贏的生態鏈。”近日,在全球展望論壇·北京分論壇期間,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峯這樣表示。

本次論壇由全球展望論壇委員會聯合全球創新服務網絡建設示範區-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科創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北京(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共同舉辦。論壇以“人工智能與社會變革”爲主題,各界專家與全球青年人才共同探討全球範圍內的重要議題。其中針對“元宇宙AI文旅的若干趨勢”議題,陳少峯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在他看來,傳統文旅正在逐步向數字化轉型,新技術與文化的融合必將成爲文化創意產業的新趨勢,載體大、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這些都是數字科技加持下的天然優勢,令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望塵莫及。

如陳少峯所說,人工智能在文旅產業中的角色正經歷着從輔助工具到核心推動力的轉變。從創作內容、體驗升級,到機器人共同演出、直播帶貨等,人工智能正逐漸滲透到文旅產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在體驗性和交互性方面,人工智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讓文旅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市場研究公司National Research Group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1%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使用AI工具來規劃旅行。而在更廣闊的語境下,通過機器人協助創作、提供沉浸式體驗、增強交互性等方式,文旅產業有望吸引更多遊客,大幅提升遊客體驗。

基於此,陳少峯強調,文旅行業從業者首先需要轉變觀念,打破傳統文旅產業的思維定勢,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其次,需要加強跨界合作,推動文旅產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同時,還需要注重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爲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實踐層面,陳少峯建議通過研學、場景體驗等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人工智能在文旅產業中的應用。例如,可以通過打造元宇宙文化體驗園等形式創新品牌表達,生動講述傳統文化,寓教於樂讓遊客在親身體驗中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的魅力。此外,業界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廣和傳播文旅產業的最新成果和動態。

1993年,錢學森就將“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表達爲“靈境”。陳少峯談到,元宇宙文化體驗園可以與“靈境”概念結合,形成新的品牌,比如創造“娛購靈境(+美食靈境)”“婚禮靈境(+美食靈境)”“微型靈境”“田園靈境”“文博靈境”等。

比如陳少峯近期在策劃的北京751項目便是一個迷你版的娛購靈境,把商業街區、購物中心改造成爲靈境+衍生品商場,邊玩邊購,先玩後購,有玩有購,同時把系列微電影、沉浸式體驗與衍生品也融合進來。他還期待未來業界可以創造更多應用場景,比如用元宇宙“探尋”北京中軸線,讓遊客能更直觀地體驗中軸線的空間變換和歷史變遷。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在文旅以及其他產業中的應用也面臨着一些挑戰。例如,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技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何確保機器人服務的個性化和人性化,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還需要考慮成本、技術成熟度、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因素。對此,陳少峯告訴記者,對於人工智能的治理,需要採取預判性的跟蹤策略,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研究和管控。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成崗則表示,技術的發展最終應當迴歸人本身,人工智能時代,要處理好“善治”與“善智”的關係,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走向技術與社會的“良性互構”。

據悉,全球展望論壇委員會由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清華大學青年學者發起,於2024年6月在硅谷、北京、倫敦依次舉辦三地聯動論壇。通過圍繞相同主題的多元對話,立志於在交流中探尋共鳴,爲青年學子、職場人士搭建聯通科技創新、國際關係、經濟金融的全球性對話平臺。

北京分論壇主持人、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文晶說,“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正在爲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我們希望通過跨地域的交流形式,共同探討這一全球範圍內的重要議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