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李文瑤】讓手套縫線圓順的智能生產模板、能輕鬆標準化實現V領居中縫製的“人字車”輔助工具、會巧妙保護面料表層秀珠的壓腳工具、可替代手工縫製鑽鏈的輔助工具……這些小工具成本不高,卻在服裝製作的過程中解決了大問題。
6月13日,記者在SHEIN(中文:希音)首屆柔性創新匠心工具日上,看到了其柔性供應鏈的技術創新成果:包括拉捆、橡筋、貼車、花邊、縮褶、唧邊、PU皮、密邊、胸衣、翻帶、卷邊、珠片、模板、創新工藝等在內的20+專業的工藝應用,以及相應解決方案的60+工具方案在現場實操演示。
有供應商對記者表示,通過參加SHEIN的賦能培訓、標準化工廠的投入使用、採用柔性創新的工具、引進自動化生產線等措施如今其工廠的生產成本至少節省了20%,這一數字在以前的服裝行業是不敢想象的。
無論從成本還是效能方面來看,工具創新在服裝供應鏈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夠解決行業面臨的多方面挑戰,推動行業向更加高效、可持續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而SHEIN在不斷研發創新的基礎上,持續反哺行業,聯合更多的合作伙伴推動服裝製造業向柔性、智能、精益化轉型。
一個小小的創新工具,解決了一個小問題,也推動了服裝行業製造的一個小跨步。
讓“雞心位”居中的“小道具”
V領最下方的“雞心位”歪斜不居中,或者因縫製雞心過長導致起“酒窩”,是此前雞心縫製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以往生產製作過程中通常依賴平車進行雞心的縫製,操作過程中師傅們很大程度上依靠個人的眼力和經驗來調整縫製位置。這種方式不僅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極高,而且在實際操作中,由於需要頻繁調整位置,很容易導致雞心位上下移位,造成歪斜或“酒窩”現象。
同時,雞心位的縫製涉及布料的精準對齊和形狀的保持,即便是微小的偏差也可能導致最終成品外觀不整齊。縫製過程中需要精確控制布料的送進量和縫合位置,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縫製過長或不對稱的情況。
要解決“雞心位”居中的問題,傳統工藝中缺少專門針對此類複雜縫製問題的高效工具,使得解決這類問題更多依賴於人工技巧而非機械輔助,這自然增加了操作難度和不穩定性。
記者看到,通過改裝了壓腳、針板配件的“人字車”,車縫師傅得以提前固定住雞心位,機針只需一“踏”,新手也可以輕鬆完成雞心居中縫製。在降低生產技術難度的同時,也讓產品的質量更穩定、交付標準更統一。
值得關注的是,在快時尚行業,快速響應市場和保持生產效率至關重要,傳統方法在處理像雞心位這樣的精細化操作時往往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同時保證每個產品的質量一致性。但在“人字車”的輔助下,保質保量地靈活按需生產,成爲可能。
和記者一樣,感嘆於這樣工具創新的,還有在場參觀學習的供應商。“這些工具有些投入成本其實很低,但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現場供應商表示。
“賦能培訓都是考慮到了我們供應商的痛點,是我們目前所正好需要的。”廣州一男裝供應商幾乎每期都會讓員工來參加,“經過幾次的賦能培訓,以前一直存在的斷線、髒污等讓我很頭痛的質量問題,很快都得到改進了。”
據瞭解,此次展出的工具,根據工藝區分,主要有拉捆、橡筋、貼車、花邊、縮褶、唧邊、PU皮、密邊、胸衣、翻帶、卷邊、珠片、模板工藝等,針對每種工藝都有多種不同的工具在現場實操演示。
其中,此次現場還專門設置區域,展示突破性解決了行業較大難題的創新工具:人字車訂雞心、人字車鑽鏈、平車拉捆暗線、雙針平車開骨抽繩。;特殊工藝的珠片工藝和模板工藝也做了重點分區展示。
除“人字車”外,記者還看到了可替代手工縫製鑽鏈的輔助工具、實現三層不同褶皺度面料同時縫製的縫紉機、能在縫製隧道的同時穿入抽繩雙針平車開骨抽繩工具……這些工具主要針對服裝製造業的特定工藝環節,旨在有效解決傳統生產中的難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提升產品品質。
SHEIN相關負責人給記者介紹,上述這一件件工具設備研發的需求大都是SHEIN從日常與供應商的合作中挖掘發現的,衆多項目創新還獲得了國家專利認證。SHEIN不斷投入、研發出新的技術工具與解決方案,並將這些新技術、工具、方案輸送和分享給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助力供應商全鏈路精益生產與優化。
從技能到工具 降本提效讓供應商更穩了
由SHEIN拉筒研發人員研發的人字車縫V領雞心組件獲得了國家專利。
拉筒是安裝在縫紉設備上面的輔助工具,拉筒的使用簡化了複雜的縫製過程,減少了操作難度,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根據內部以及供應商需求進行相應工具的研發,在電腦畫好圖紙後,旁邊的一體化切割機根據參數來切割不鏽鋼材料,之後用臺式砂輪機來打磨、拋光,旁邊還有臺虎鉗、電鑽、電焊以及各種五金工具……爲解決一個行業痛點,這些工具,讓研發人員從0到1、從無到有地打造出柔性創新的工具來。
而在SHEIN模板研發人員看來,模板在服裝行業中的應用,簡化了複雜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並降低了成本,並促進了創新設計的發展。同時,還降低技術難度,減少對熟練技術工人的依賴,從而助推服裝加工製造產業轉型升級。
從傳統服裝製造過程來看,服裝製作往往需要依靠熟手工人,同時面臨生產效率低下、品質不一、技能依賴度高、成本控制困難等痛點。
例如,傳統工藝依賴大量手工操作,如手工縫製鑽鏈、複雜部位的精準定位等,導致生產速度緩慢。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常導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如雞心位歪斜、珠片工藝中的面料破損等。
高技能工匠的稀缺和高昂成本也是傳統服裝製造業的一大難題。同時,傳統生產模式下,材料浪費、返工成本和人工成本高昂。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一些創新工具的成本並不高,但是卻能解決生產過程中許多具體的難點和痛點,這也是供應商爲何願意使用的原因。創新工具的使用,能夠節約成本、提升工藝、並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進行服裝打版的確定,同時通過技術升級,也能提升自身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有供應商對記者表示,自2018年開始成爲SHEIN的供應商,從幾個人發展到幾百人的規模,日常經常會參加SHEIN的賦能培訓,在整體的生產過程中採用了許多SHEIN提供的自研創新工具,可以說跟着SHEIN一起成長起來。
目前,在生產過程中,SHEIN會通過線上數字化工具將款式細節、數量、顏色、尺碼標準等詳細要求同步給各供應商,供應商則通過數字化管理工具進行排產、生產監控和問題調整,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SHEIN與其供應商建立了共生共贏的合作關係,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在培訓、工廠擴建等多個維度賦能合作伙伴,推動供應商完成數字化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
爲深化供應鏈改革,SHEIN去年還設立了首個服裝製造創新研究中心,積極探索柔性供應鏈與精益製造相結合的前沿技術和方法論,並將這些解決方案積極輸出給供應商夥伴。該中心提供涵蓋經營管理、企劃開發、生產排單、運營備貨、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培訓。同時,SHEIN還投入補貼資金支持供應商進行現代化廠房建設和佈局優化。
得益於柔性按需供應鏈模式,SHEIN成功解決了行業內長期存在的高庫存頑疾,使其庫存水平保持在個位數,遠低於行業普遍的30%—40%水平,這既降低了產品售價,又減少了資源浪費。同時,產品因緊貼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兼具時尚度與高性價比優勢,深受海外市場追捧。
出海:服裝行業的新機遇
香港《亞洲週刊》刊文指出,中國企業出海正上升到歷史高峯,即使面對不利的國際形勢,中國企業出海的速度、密度和強度都前所未見。其中一種重要形式便是跨境電商。
據拉美社報道,過去5年,中國的跨境電商交易量增長了10倍,其在該國對外貿易中的份額從不到1%上升到5%左右。
其中,服裝行業也正藉助相關平臺出海,拓展海外商機。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今年前2個月,服裝出口值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從跨境電商平臺的情況來看,跨境電商平臺上的服裝銷售呈現出單價較低產品的出口比例提高,以及針對不同市場的定製化產品需求增加。同時,面對庫存管理、快速響應國際市場需求和物流效率等挑戰,相關企業正在尋找解決方案。
而SHEIN推出的便是通過建立柔性供應鏈體系,實現了小單快反的生產模式,從而顯著降低了庫存風險。而工具創新正是其柔性供應鏈體系的重要一環。
此次,SHEIN通過舉辦匠心工具日,展示並推廣的一系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質的創新工具的背後,是SHEIN通過收集和挖掘供應商在生產中的實際痛點和需求,將服裝製造中複雜的工藝和流程的難點進行拆解,分別給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從而持續推出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柔性創新工具。通過這些創新工具的使用,讓產品交付品質更加標準化,進一步推進柔性按需供應鏈的精益化發展。
如今SHEIN正向“自有品牌+平臺”的雙引擎模式轉變,提供多元化服務,包括代運營、自主運營、半托管等模式,幫助更多商家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賦能、ESG項目賦能等措施提升商家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