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在同年召開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舉行5G商用啓動儀式,這標誌着我國正式迎來5G商用時代。一轉眼5G已經從最初的全社會暢想變爲了真切的現實,並且按照預定的目標正在一步一步地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今年6月6日,在5G發牌五週年之際,以“智聯未來 無限可能”爲主題的2024移動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致辭中指出,自2019年6月6日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以來,我國堅持“適度超前、以建促用”,紮實推進5G“建、用、研”協同發展,實現了網絡基礎設施全球領先、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數實融合應用成效凸顯、安全保障體系持續完善。
商用五週年,5G建設成果顯著
自5G商用之初,中國就將其視爲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經過五年的行業融合與發展,中國不僅在5G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更在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上展現了強大的實力。
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已建成5G基站374.8萬個,在全球5G基站部署量佔比超2/3,5G移動電話用戶達8.89億戶,在全球5G用戶數佔比超52%。5G套餐用戶總數達到13.96 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5.4億戶。中國移動通信網絡已然實現了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跨越。
而且基於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現實情況,在網絡覆蓋方面我國尤其重視避免“數字鴻溝”現象的發生。5G網絡的覆蓋不僅侷限於各大城市,面向廣大農村地區也深入構建廣覆蓋的5G鄉農低頻網。面向鄉農場景,三大運營積極推動鄉農低頻5G 基站建設,農村地區網絡覆蓋和用戶體驗顯著提升。中國移動700MHz 5G基站累計建成62萬個,中國電信800MHz 5G 基站累計建成25萬個,中國聯通900MHz 5G基站累計建成68萬個。5G低頻網絡部署極大程度降低了鄉農區域5G網絡的建設成本,結合鄉農區域接入密度低、分佈廣的特點,對5G通信與第一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義。
爲在5G建設過程中防範出現投資浪費,重複建設等情況,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深化共建共享,累計建成5G基站190萬個;中國聯通攜手中國電信建成了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 SA(獨立組網)共建共享網絡,累計開通5G 共享基站超過121萬,樹立了運營商合作典範,爲全球運營商5G發展探索出可行之路,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鑑。隨着5G異網漫遊的商用推廣,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繼續深化,邊遠地區5G網絡覆蓋水平和用戶5G服務體驗顯著提升,也將加快當地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
從技術上講,中國在5G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產業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中國製造業的強大力量,使得中國廠商在5G設備生產、網絡設備等方面具有技術儲備和能力基礎,成爲全球市場的重要供給方。華爲、中興等中國公司成爲全球5G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也爲全球5G網絡部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和產品保障。
5G融入行業,爲數字經濟注入發展動能
5G商用以來,建立在5G大帶寬低時延之上的衆多新興業務也在同步孵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超高清視頻,雲手機、5G新通話、裸眼3D等更豐富的業務形態陸續湧現。特別是5G網絡作爲通信基礎設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明顯。五年來,中國持續推動5G與行業融合,覆蓋了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5G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還推動了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例如,在遠程設備控制、質量檢測等方面,5G技術提供了更加高效、精準的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質量。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5G技術的應用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構建基於5G的物聯網平臺,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在交通管理、環境監測、公共安全等領域,5G技術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
在醫療健康領域,5G技術的應用也爲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提供了可能。通過5G網絡,醫生可以遠程進行手術指導、遠程診斷等醫療服務,爲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體驗。
202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9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截止2024年,隨着三年的揚帆行動落下帷幕,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重點71個,5G商業化項目超9.4萬個,大型工業企業滲透率超37%,5G物聯網終端連接數從30萬提升至超過3000萬,圓滿完成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提出的全部目標任務。
5G-A成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
5G自誕生以來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升級,目前,5G標準已發展至Rel-18及Rel-19版本的制定階段,標誌着5G正式進入5G-Advanced演進階段。5G-A是支撐互聯網產業3D化、雲化,萬物互聯智能化,通信感知一體化,智能製造柔性化等產業數字化升級的關鍵信息化技術。全球運營商正積極部署5G-A,將其列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並重點投入進行研發和商用推廣。
從技術能力上看,5G-A的上行、下行網絡速率峯值都有望實現比現有5G網絡提升10倍、連接密度改善10倍、定位精度提升10倍、能效提升10倍。並帶來了同感一體、無源物聯等新能力,因而更能有效支持裸眼3D、自動駕駛、低空飛行、高端製造、大模型等前沿領域的發展。
目前,5G-A產業從標準制定到產業鏈、從應用到產品、從網絡驗證到部署意願,均已準備就緒,2024年將迎來5G-A商用元年。隨着產業鏈的逐步跟進,未來兩年將是5G-A應用的集中爆發期。
今年以來,已經先後有北京聯通宣佈完成了全國首個5G-A規模組網示範,實現了市中心金融街等三個重點場景的連片覆蓋,並實現了高低頻協同、室外和室內5G-A設備靈活部署;中國移動召開“萬兆元年,定義數智新時代” 5G-A商用發佈會,全國共計劃點亮首批100個5G-A網絡商用城市,並宣佈計劃於年內擴展至全國超300個城市,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A商用網絡;中國電信利用5G-A技術打造了南京、西安、深圳、廣州等多個城市級的低空專用網絡,賦能低空經濟產業。
在今年的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稱:“運營企業在逐步部署,很多重點的領域、重點的區域,網絡升級改造都已經上來了,輕量化的終端也在不斷完善,所以這些方面爲5G-A市場大規模推廣應用奠定了一個好的條件。”
此外,中國廠商在5G技術上具備充足的技術儲備和能力基礎,以華爲、中興爲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在全球5G設備市場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德國專利公司IPLytics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5G申請專利家族(含待審批和已授予),在向美國與歐洲專利局提交申請的專利中,中國(33.90%)、韓國(24.33%)、美國(19.15%)、歐盟(13.69%)、日本(6.40%)排名前五。毫無疑問,以5G-A爲代表的新一代技術上,中國廠商將繼續在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論壇期間,以北京和天津爲代表的35個城市聯合舉行了“攜手開啓5G-A新時代”啓動儀式,積極推進5G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共同開創5G賦能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堅定技術發展不動搖,中國需要保持領先
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發展,移動通信技術已轉變爲全球科技創新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領域。我國移動通信技術後發趕超,走過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艱辛歷程。從全球5G發展現狀看,中國5G不論用戶數還是基站數都佔全球60%,也由此有人質疑中國的5G發展速度是否過快,5G技術發展“過剩”了。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我認爲其實是西方5G走太慢了,這既有西方經濟不景氣的原因,也有在5G商用時過於看重毫米波頻段而低於預期。”鄔賀銓說道,“西方5G的部署慢,爲5G-A留了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5G-A技術與產品如果能走在前面,不僅面向國內市場,也有希望成爲開拓海外市場的有力技術支撐。”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5G等先進技術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擁有先進的通信技術就意味着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中國必須堅定信念,持續推進5G及後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從市場需求層面來看,5G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隨着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速、低時延、大連接的通信需求日益增長。5G技術正是滿足這些需求的關鍵技術之一。因此,中國必須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化,持續推進5G及後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5G技術的商用化是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過去五年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了超前建設的必要性。面向未來,中國需要保持5G等先進技術的持續領先,通過加強技術創新、產業融合和國際合作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通信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5G-A時代中國將繼續書寫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