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6月6日消息,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寬帶衛星通信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網翎產品發佈會上,總經理張海明激動地向與會者展示了公司的最新成果,並闡述了將寬帶衛星通信市場由小衆推向大衆的願景。
張海明在發佈會上強調,寬帶衛星通信市場的普及需要滿足三個先決條件:衛星容量的極大豐富、整個衛星產業鏈的商業化市場化發展,以及衛星與用戶之間的紐帶——衛星終端的創新。他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打破傳統思維束縛,以創新的思維和理念引領行業發展。
回顧中國衛星通信的發展歷程,張海明提到了中國發射的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1號。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的開端,也爲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着東方紅系列衛星的陸續推出,中國通信衛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張海明認爲,要實現衛星通信的普及化,還需要高通量衛星的支持。中國已成功發射的亞太6D、中星16號等高通量衛星,爲個人寬帶衛星通信的使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張海明進一步分析,隨着衛星容量的不斷增加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衛星通信終端將變得更加小巧、輕便、易於攜帶。這將極大地推動衛星通信市場的普及化進程。他比喻說,現在衛星容量和下一步的爆發式發展就像地球進入寒武紀時代一樣,生物突然爆發,爲個人寬帶衛星通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要實現衛星通信市場的普及化,還需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用戶在哪裏?張海明坦言,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問題。他表示,網翎正在積極探索市場,努力將產品推向更廣泛的用戶羣體。他強調,個人使用的用戶市場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生的事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開拓市場。
在談到衛星產業鏈的發展時,張海明表示,近年來商業航天市場化趨勢日益明顯。除了國家隊之外,民營企業也在積極參與衛星製造和火箭發射等領域。這一趨勢爲商業航天市場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呼籲中國的衛星產業各方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商業航天市場化進程,將衛星通信市場推向大衆。
張海明還提到新航天更加註重創新和市場導向,通過火箭回收、批量生產等方式降低成本,推動市場發展。他以星鏈爲例說明了新航天對傳統衛星行業的顛覆性衝擊。
在談到網翎的使命時,張海明表示,網翎致力於打造一款大衆市場可以接受、喜歡使用、願意使用的衛星通信終端。他強調,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創新精神。他感謝了網翎團隊的努力和貢獻,並表示這支團隊具有很強的創新力和戰鬥力。他特別提到,網翎團隊中有80%的員工來自互聯網和消費電子行業,他們爲產品的設計和創新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
在發佈會上,張海明還展示了網翎衛星上網機的真機。這款產品具有強大的性能、全國覆蓋、高速數據傳輸等特點。同時,它還具備獨立WIFI放大器、無按鍵設計自動尋星、極簡安裝等功能,爲用戶提供了全新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