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引導洪水流向大海的應龍,象徵祥瑞的“百鳥之王”鳳凰,崑崙山上通萬物之情的白澤……作爲我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山海經》薈萃珍奇博物,載有怪奇悠謬之說。“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是陶淵明讀這本書的感覺。明代學者胡應麟稱它爲“古之語怪之祖” ,魯迅則將其視爲“最愛的寶書”。
古人的浪漫亦啓迪着今人的智慧,寄託着人們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無窮未知的渴念。而當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移動影像科技“相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又會如何傳遞生命的力量?
近日,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山海有靈”2024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以下簡稱“年賽”)啓動。高通公司的驍龍品牌連續第五年成爲該年賽的獨家影像技術合作夥伴。據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介紹,今年雙方將深化合作,共同創作“山海有靈”系列自然紀實影片,向《山海經》等中國傳統文化典籍致敬,通過驍龍先進的移動影像技術,以更多視角、更近距離展示廣袤山海中的珍稀生物和它們的生命故事。
守護“樹冠精靈”的另一種可能
金庸筆下的雲南無量山曾是逍遙派掌門人的隱居之所,如今一羣羣會“跑酷”的精靈肆意穿梭在山林樹冠間。西黑冠長臂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認爲和人類有着非常近的親緣關係,目前集中分佈於雲南中部無量山區和哀牢山區。
2023年夏天,侯明娟跟隨中國國家地理和科研團隊深入無量山進行視頻拍攝。“無量山森林腳下便是村莊,有的長臂猿鳴叫點距離村莊僅有幾百米,很多監測員和護林員就是當地村民,這些自然保護工作者是十分辛苦的。”她回憶稱。
而令她感到欣慰的是,驍龍的移動設備技術能在自然保護的過程當中發揮作用和提升效率,工作人員可以使用驍龍手機輕鬆拍攝高清影像,便於記錄巡護場景,積累野生生物保護的一手珍貴資料。越來越多的西黑冠長臂猿能在這片區域獲得更好的保護,在不被打擾的前提下擁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西黑冠長臂猿種羣數量約有290羣1400只左右,佔全球90%以上。作爲西黑冠長臂猿集中分佈的地區,景東縣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冠長臂猿之鄉”的稱號。
侯明娟透露,驍龍還攜手年賽團隊共同向景東黑冠長臂猿保護協會捐贈移動影像設備,爲大寨子保護站護林員、觀測員舉辦影像技術培訓,教他們怎麼用先進、便攜的手機,更好地拍攝記錄這些珍稀生物,用科技助力自然保護。科研團隊和大寨子保護站的觀測員和護林員,在這次活動期間都學會了用手機記錄這些西黑冠長臂猿的影像。
“唯有了解,我們纔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纔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纔會有希望。”這句話出自世界傑出的野生動物學家珍·古道爾,也深深激勵着侯明娟。“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部古道爾博士的紀錄片,當時我對她隻身一人去非洲和野生大猩猩一起生活的事蹟十分欽佩。如今,古道爾博士已經連續五年擔任年賽的榮譽科學顧問,而驍龍也一直是大賽的獨家影像技術合作夥伴。我非常珍惜能夠共同爲自然保護和前沿自然科研工作作出貢獻的機會。
”從“長槍短炮”到智能手機
據瞭解,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創辦五年來,已匯聚超過40000分鐘的珍稀野生生物影像資料和119506部參賽作品。這些珍貴的自然影像不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生態奇觀和生命之美,也體現了科考學者和攝影愛好者的勇氣和才華。
衆多專業人士長年在自然第一線通過“長槍短炮”拍攝精美的圖片,爲大家展現遼闊的山川和多樣化的生物。從專業攝影器材轉換爲手機,拍攝野生生物真的可行麼?
“手機技術和移動芯片正在飛速發展,基於驍龍平臺的旗艦級創新能力,手機廠商能夠在此基礎上,不斷開發出越來越強大的影像功能。”侯明娟告訴記者,驍龍的技術人員專門爲專業野生生物攝影師進行了手機影像技術解讀,向他們展示了18-bit HDR、低光拍攝、8K視頻拍攝等影像功能,攝影師對這些專業功能都表示了極大的驚喜和讚賞。
事實上,野生生物拍攝門檻高且極具挑戰,機警難以接近的動物、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極寒酷暑的惡劣氣候……這就對攝影設備的對焦速度、長焦遠距離拍攝、複雜光現下的光線處理能力、防抖性能等功能提出很高的要求。
而驍龍移動平臺在移動計算領域持續深耕,集成了衆多創新的影像技術。比如最新的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支持Snapdragon Sight驍龍影像技術, ISP每秒能捕捉32億像素,帶來驚豔的專業圖像質量和豐富的色彩表達。此外,該平臺還支持8K視頻拍攝和最高2億像素的照片拍攝,爲野生動物攝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移動技術所帶來的高品質影像作品、便捷拍攝體驗也讓一衆專業的野生生物攝影師感到驚喜。著名野生生物攝影師徐健表示,利用手機的輕巧便攜可以很方便地觀察野生鼠兔一家在洞穴中的生活,這是傳統相機很難做到的。
五年來,從首個手機8K野生生物視頻,到展示中國特有物種和秦嶺多樣生態的多部手機紀錄片,中國國家地理團隊利用驍龍手機創造了一系列的珍貴影像。2023年,驍龍技術賦能的汽車、電腦和智能可穿戴設備更是進一步拓展了自然科考的可能性,甚至助力了新物種的發現。
侯明娟解釋稱,如今驍龍平臺已經擴展至多種智能終端,例如搭載驍龍智能座艙技術的智能汽車,在進行拍攝時可以藉助車載大屏更便捷查看拍攝效果。還有驍龍技術加持的智能手錶,能夠控制手機,攝影團隊可以藉此把手機架到離動物更近一點的地方,在不打擾野生動物的情況下進行遙控拍攝。此外驍龍還有電腦、耳機等設備,這些智能終端都能夠協同工作,互聯互通,助力不同的拍攝和工作方式。
“這五年的過渡過程很有意思,經歷了從‘能不能’到‘怎樣做’。”侯明娟笑言,合作後的第二年、第三年,攝影師們就逐漸開始把重心轉移到如何用手機拍攝出更高質量的影像作品。從最開始的疑問演變成追求用手機拍出更加精美的照片和視頻,再到專注於審美角度的轉變以及創作質量的提升,這五年攝影師們充分挖掘出手機影像的能力,拍出更美更感動人心的作品。
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
武漢東湖並非人跡罕至的野生環境,湖中枯萎的蘆葦和一隻正在游泳的黑水雞呈現出黑白影像,勾勒出了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這樣一幅畫面來自年賽攝影單元-手機組驍龍特別獎獲獎作品《自然的幾何》,這也是令侯明娟印象十分深刻的作品。
侯明娟坦言,《自然的幾何》說明並不是只有專業的野生生物攝影師才能呈現精彩的作品,普通人用能夠發現美的視角,也能夠捕捉到美好的瞬間。這就是手機影像的獨特優勢所在,不用背上沉重的專業設備,利用搭載驍龍移動平臺的手機的便捷性,隨手拍就能捕捉到動人影像。實際上,年賽舉辦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參與,從8歲的孩童到82歲的老人,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者都提交了精美絕倫的影像作品。
“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是驍龍最初和中國國家地理合作的核心主題。這些年驍龍更是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一主題,利用先進技術賦能每個人的生活,無論是專業的野生生物攝影師還是每個使用手機記錄美好生活、傳遞溫暖瞬間的普通用戶,從而達到了技術研發的最終目的——服務於人。
“生命的力量不僅存在於野生生物世界,也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個角落。影像反映了我們對生活的認識,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先進技術相結合,會造就更多好作品。驍龍也會繼續努力研發能造福於大衆的移動影像技術。”侯明娟強調。
隨着驍龍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邁入第五年,今年的年賽也融入了更雋永的主題——“山海有靈”。據悉,“山海有靈”是驍龍和中國國家地理共創的主題,一方面蘊藏着《山海經》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的積澱,另一方面體現了領先的前沿移動創新技術。這兩者的結合貫通了古今中外,能夠幫助更多人意識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爲保護環境和野生生物作出貢獻。
侯明娟表示,“山海有靈”這個主題與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山海經》的結合十分巧妙,意在見證古人筆下的“山海靈獸”如何投射於現實世界裏的自然生靈,接通現代科技、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碰撞共鳴的脈搏,這也和驍龍與中國野生生物影像年賽合作的初心相契合: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所有的技術最終將造福於人,用於記錄生活的美好和意義。
“我很期待看到先進技術和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實現跨越幾千年的結合,參賽選手如何將古人筆下的山海靈獸投射於現實世界裏的自然生靈,如何活靈活現地展示中華大地上的珍稀靈獸。而強調‘有龍則靈’的高通,也將持續通過移動影像技術助力野生生物記錄,激發人們對大自然的珍視與守護。”侯明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