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5月23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推廣福建三明醫改經驗”有關情況,爲各地學習三明醫改“劃重點、遞抓手”。其中,由國家層面支持指導三明落地,上海瑞金醫院與微醫聯合打造的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模式,被視爲“促進健康爲導向”醫聯(共)體建設的核心抓手和內涵。
近年來,三明醫改憑藉顯著成效和創新實踐,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肯定,被要求作爲全國醫改的典範,進行“因地制宜”的推廣。去年12月,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41號文”),明確規定了各地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上的時間表和任務表。顯然,“三明模式”已成爲各地落實新醫改的國家級樣本。
隨着醫共體建設在全國範圍內的鋪開,如何有效利用和分配優質醫療資源成爲各方關注的焦點。此次發佈會重點推介的“六病共管”,正是三明醫改在邁向“以健康爲中心”3.0階段的新實踐和新成果。上海瑞金醫院與微醫聯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醫療技術平移”,爲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了低成本的頂尖醫療資源支持,促進了全國範圍內的醫療資源共享。
“AI六病共管”,助力優質醫療資源擴容
今年4月,全國首家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中心在三明市第一醫院正式開診,標誌着“六病共管”模式在三明成功落地。該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上海瑞金醫院的37項前沿診療技術和管理規範引入三明。
據瞭解,這一“AI六病共管”模式針對慢性病綜合防控體系建設和醫聯(共)體服務能力提升的關鍵掣肘,充分利用三明醫共體建設優勢,結合瑞金醫院在慢病管理方面的前沿醫療技術和豐富經驗,通過微醫的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技術的無縫“平移”。
該模式通過“瑞金技術+三明優勢+微醫支持”,建立了“防、篩、診、治、管、康”的全程診療體系和多學科診療模式,實現對腫瘤、代謝、心腦血管、呼吸、生殖醫學、老年醫學等六種慢性病的共同治療和管理。這一模式不僅注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加強調疾病的預防、健康管理和康復,實現了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的轉變。
“促進健康爲導向”,打造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
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成爲新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介紹,“六病共管”旨在從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角度,對影響國人健康的四大慢病——以糖尿病爲基礎的代謝疾病、心腦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腫瘤,以及生殖醫學和老年醫學“一少”“一老”進行共同管理,從而築牢羣衆健康底層防線。
“六病共管”的實施,不僅爲患者提供了最具性價比的治療方案,更在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通過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管理和康復的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提高慢病患者的發現率、治療率、控制率和康復率,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並減輕慢病帶來的疾病負擔。
上海瑞金醫院和微醫率先提出並推動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實施落地,2023年12月,上海瑞金醫院與微醫簽署合作,就共建“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平臺,開展“六病”數字化綜合防治體系研究、共管體系建設和共管用藥指引等展開深度合作。雙方還聯合了騰訊等合作方,打造輸出標準化的“六病共管”專病智能產品,助力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落地建設與升級。
強化數字賦能,推動醫共體升級“健共體”
近年來,三明醫改經驗不斷升級,全國各地在實踐中持續拓展和豐富了三明醫改的內涵,因地制宜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取得積極進展。其中,包括天津市數字健共體在內的一批數字醫改典型案例受到關注。
隨着“六病共管”模式從三明走向全國,醫共體正向“健共體”迭代升級,“以健康爲中心”的新醫改趨勢已定,各地如何在限期內“因地制宜”交出滿意答卷,事關民生福祉。三明與天津的探索經驗,爲全國醫改“一盤棋”創新升級提供了現實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