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如何更暢快?世界冠軍教你幾招(健身視野·服務站)

炎炎夏日,游泳是頗受大家歡迎的運動選項。從岸上到水中,從熱身準備到游泳後身體恢復,其中門道不少。

入水前做什麼準備?

“安全是游泳的首要原則,既要做好環境評估,又要對自身能力水平心中有數。”浙江省溫州市奧體游泳學校教練張海強有20多年教學經驗,他對游泳時的注意事項進行了介紹。

首先,要做好安全評估。

選擇正規、安全的游泳場地。自然水域、公開水域情況複雜多變,除了細菌、寄生蟲或污染物等隱患,水溫表層溫暖、下層偏低,再加上可能有暗流,對游泳者的水平和經驗要求極高,初學者務必遠離。相比之下,符合開放標準的游泳館更安全,其對水質、照明、救生設施設備和救生員配備都有嚴格要求,建議作爲首選。

游泳前要評估個人身體能力。沒有一定訓練基礎,不要貿然嘗試高速、長距離游泳,避免出現體力不支等情況。

其次,要做好熱身訓練。

不少人游泳時直接入水,忽略了熱身環節。入水前,可在岸邊做廣播體操式的伸展、慢跑、模仿划水蹬腿動作,提升肌肉溫度,增加關節靈活性,爲下水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

入水後,不可馬上“火力全開”,應先輕輕打腿、緩慢蹬腿、滑遊,讓心肺系統和肌肉組織逐步適應水環境,降低突然劇烈運動引發的抽筋等風險。

訓練如何更科學?

“常見泳姿包括蛙泳、自由泳、蝶泳和仰泳,游泳愛好者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泳姿。”游泳世界冠軍、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教員傅園慧對科學訓練做了介紹。

一、選擇適合的泳姿

蛙泳,顧名思義,模仿青蛙游泳。正面抬頭換氣,呼吸順暢,帶動上下肢、頭、肩、腰協同發力,能促進身體各部位神經肌肉發展,其動作結構對脊椎和頸椎有一定保健作用。蛙泳適合初學者長距離游泳,但膝蓋不適者謹慎選擇。

自由泳,速度最快的泳姿,依靠兩臂輪流划水和兩腿上下交替打水,動作頻率快、划水效率高,側重手臂及肩膀軀幹的協調發力,腿部壓力較小;但側向轉頭換氣易嗆水,打腿需要大量練習掌握技巧。自由泳適合有一定基礎、追求速度和高效鍛鍊的游泳進階愛好者。

蝶泳,從蛙泳演化而來,像蝴蝶舞動般優美,但難度較高,對腰腿爆發力和手腿協調性要求苛刻,對力量要求也較大。一般愛好者難以將其作爲長期鍛鍊泳姿,更適合專業運動員或身體素質極佳者。

仰泳,在初學時容易鼻腔進水,建議佩戴鼻夾,最大的特點是仰臥水中,很多人用仰泳打腿來過渡休息。由於視線受阻,容易偏離方向,與他人或泳道線、池壁碰撞,因此需注意周圍環境。

綜合來看,蛙泳適合初學者入門,打好基礎後,可根據自身需求、興趣選擇其他泳姿進一步學習。

二、練習要循序漸進

游泳過程中,不要過度追求高強度,心率保持在(220-年齡)×(60%—80%)較爲合適。初學者建議從蛙泳學起,每次游泳20—30分鐘,遊一段距離休息片刻,逐漸增加游泳時長和距離。訓練時,要注重動作規範,可對着鏡子練習劃手、蹬腿動作,或請教練指導。

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想進階,可將不同泳姿組合練習,提升綜合能力;嘗試不同距離游泳,增強速度及耐力。從淺水區向深水區進階時,要先確保自己具備紮實的游泳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進入深水區,要有深水合格證或通過測試,這是對游泳者的保護,建議配合檢驗。

三、冷靜處理突發狀況

游泳時一旦嗆水,要立即停止遊動,能站立就迅速站穩,無法站立就抓牢漂浮物,讓頭部露出水面,用力咳出嗆入呼吸道的水。

抽筋常因負荷過高、體力透支、水溫過低引發,腿部和腳部最易抽筋。輕微抽筋可做抽筋部位的反向動作,如小腿後側抽筋就用力勾腳尖。抽筋嚴重自身無法緩解的,要儘快尋找漂浮物支撐,用手拉伸抽筋部位,待緩解後立即上岸處理;若無漂浮物,切勿慌張,平穩遊向岸邊並大聲呼救,避免因劇烈掙扎而加重抽筋。

這些問題不可忽視

“游泳後,及時放鬆、做好營養補充也很重要。”國家一級運動員、浙江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教學副院長關志遜介紹。

鍛鍊結束後,可先在水中慢遊放鬆,上岸後再進行全身拉伸,重點拉伸腿部、背部、肩部等部位肌肉,能有效緩解痠痛。之後可進行冷熱水交替淋浴,並使用可除氯的洗髮水和沐浴露沖洗。

游泳較消耗能量,可在鍛鍊後及時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尤其需要補充水、電解質和維生素。這是因爲人在游泳時會大量出汗,卻因爲在水中經常被忽視。

此外,還需重點關注“一老一小”。

游泳可減輕關節負荷,適合老人。老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游泳前要充分評估自身狀態,將心率控制在安全範圍內,以輕鬆舒適的節奏游泳,不要追求速度和強度。

游泳能促進青少年生長髮育,有利於身高增長,未成年人須在成年人的全程監護下游泳。參加游泳培訓時,要選擇正規機構和專業教練。

鏈接

游泳裝備怎麼挑?

泳衣:建議選用緊身款式。女士泳衣不要選帶裙邊的款式,裙邊在水中漂起會產生較大阻力,連體貼身沒有過多裝飾的泳衣最爲合適。

泳鏡:主要考慮防霧性能好、視野清晰。材質上可選購有硅膠密封圈的,室外游泳可選擇防紫外線的鍍膜泳鏡。

泳帽:建議選擇硅膠材質,顏色鮮豔的泳帽便於救生員觀察和確定位置。女士選購時可根據髮型挑選泳帽的大小和類型。

耳塞:游泳時耳朵進水是正常現象,可佩戴耳塞預防。游泳後可用棉籤小心清潔耳道、吸乾水分,防止中耳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