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項球類發明專利的誕生與發展
老項和他鐘愛的嗒嗒球(健身視野·縣域體育展活力)
項政惠(右)教愛好者練習嗒嗒球。
錢聰彪攝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西山森林公園,上午7時許,擊球的“嗒嗒”聲此起彼伏。不少市民活躍在球場上,扣殺、救球、抽球……時不時聽到幾聲喝彩。
打的是什麼球?記者過去一瞧,球拍像乒乓球拍,但球又像羽毛球……“這是嗒嗒球。”一旁的熱心市民介紹,“喏,球場上那個瘦瘦的老頭就是嗒嗒球的發明者項老師。”順着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位身形硬朗、專注打球的老人。
他叫項政惠,今年74歲,鑽研嗒嗒球20多年了。“嗒嗒球簡單易學,很容易就能上手。”老項打開了話匣子:嗒嗒球的球體由彈性半圓球頭和8根彩色羽毛組成,球拍比乒乓球拍大一些、手柄長一些,球網高度可上下調節。嗒嗒球對場地要求不高,庭院廳堂、房前屋後都可以練習。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浦江縣的民營經濟起步。時任浦江童鞋廠廠長的項政惠,對發明創新充滿激情,那時他就手握多個發明專利。由於酷愛運動,工作之餘他便琢磨,能否開發一種新型球類運動,把乒乓球的小巧精緻與羽毛球的靈活多變結合起來。
“我們廠裏有各式各樣的皮革、橡膠,我從中選材、設計、改良球拍,經過一次次試驗調整,很快拿出了樣品。”老項回憶,2002年,他先後申報了嗒嗒球、嗒嗒球拍、嗒嗒球網架和整體外觀4項專利,嗒嗒球成爲由中國人發明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球類項目。後來,他又陸續研製出防風、熒光嗒嗒球。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把嗒嗒球列入全民健身項目。
研發成功了,如何推廣?成立文體公司、生產器材、培養教練和愛好者、辦比賽……這些年,老項圍着嗒嗒球轉,希望有更多人認識、喜歡這項新運動。
俞丁是第三屆浙江技能大賽社會體育指導(健身)賽冠軍,也是嗒嗒球愛好者。他覺得,嗒嗒球快慢皆宜,運動效果很好,兼顧大衆普及性和競技趣味性,“簡單易學,一套裝備平均百十來元,很適合全民健身。”
浦江縣體育中心嗒嗒球基地,幾乎每晚都有人來訓練、打比賽。當地村民黃飛英一邊做賽況介紹,一邊在直播間賣嗒嗒球器材,“靠着嗒嗒球電商生意,我每年增收近3萬元。”
作爲國內第一項球類發明專利,過去嗒嗒球多是作坊加工,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項目與產業的發展。浦江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浦江縣體育總會主席戴忠泉介紹,近幾年,浦江縣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嗒嗒球產業發展。
2021年起,浦江浦嗒文體發展有限公司開始生產嗒嗒球,並在縣市場監管局支持下構建產品標準體系。企業持續投入,自主研發了國內第一條嗒嗒球生產流水線,生產效率提高了5倍。去年4月,全國首個《嗒嗒球、拍套組產品標準》出爐,這項運動有了更清晰的模樣。2024年,浦江縣嗒嗒球相關器材產值突破200萬元。
賽事也辦了起來。浦江縣嗒嗒球運動協會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繼發起並承辦了“2023年浙江省首屆嗒嗒球混合團體邀請賽”“我們的村運全縣嗒嗒球邀請賽”等賽事。賽事接地氣、聚人氣,帶動了當地體旅融合發展。“去年在浦江舉辦的嗒嗒球賽事帶動酒店增收30多萬元。”當地某連鎖品牌酒店負責人黃禕麗說。
在浦江縣嗒嗒球運動協會祕書長周志剛看來,嗒嗒球的商業化之路還很長,“知名度要進一步提高,愛好者要進一步培養,要做的事情很多。”
雖然已年逾古稀,但老項依然活躍在嗒嗒球場上。他透露,新研發的尼龍嗒嗒球即將取得專利證書,可以把生產成本縮減50%,“碳纖維高端球拍也在加緊研發中,另外還要推廣多種趣味新玩法,每天可忙啦!”老項的笑聲很爽朗,“人不管多大年紀,都要有夢想。說不定哪天,嗒嗒球會被列入全運會項目呢!”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6日 第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