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個子不尋常 勇敢破圈讓下半場更精彩

身高2.21米中國男籃中鋒張兆旭退役後轉型解說嘉賓做多種嘗試

大個子不尋常 勇敢破圈讓下半場更精彩

錄製播客內容

在訓練營指導小球員

張兆旭手繪的球星畫像

張兆旭在平臺做解說嘉賓

轉眼間,身高2米21的前中國男籃中鋒張兆旭已經退役一年半,可他仍在多個領域保持着很高的活躍度,甚至比打球時更受關注。如今,張兆旭是某網絡平臺轉播CBA焦點比賽的解說嘉賓,專業的語言表達能力,加上多年打球的經歷,球迷都誇他能“說到點兒上”。

過去一年當中,他不僅開設了自己的播客,經營着青少年籃球訓練營,還與其他機構合作創建了高中籃球賽事,在業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很多人看來,張兆旭是籃球運動員退役後成功轉型的典型例子。雖然他沒有獲得過CBA總冠軍,但如同球員時代不走尋常路一樣,張兆旭在結束職業生涯後,有了更多樣的發展方向與可能。

籃球之路與衆不同

張兆旭並非出自籃球世家,甚至家庭與體育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小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好,用他自己的話說,“每次成績都是班級第一”。

15歲時,張兆旭身高已經長到2米05。“父母看我身材這麼高,就覺得如果籃球一點都不會打,也說不過去。”他說。初二暑假,父母讓張兆旭嘗試練練籃球,但當時誰都沒往職業球員的方向想。教練第一次見到張兆旭,就拉着他去做骨齡測試,結果預測他有望長到2米17。練了三個月後,教練做出這樣的判斷:這孩子如果發展好的話,將來能打到省隊。

張兆旭的人生軌跡從此發生巨大改變,經過三年努力,他被山東青年隊選中並隨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2005年時獲得全國青年聯賽冠軍。18歲時,張兆旭受邀參加了一個國際品牌的籃球訓練營,當時訓練營中雲集了很多日後成爲NBA球星的年輕人,包括比斯利、梅奧、洛佩茲兄弟等。“那次經歷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他們的籃球水平真是高,但同時他們都是一邊讀書一邊打球。這樣的生活是我向往的,特別有誘惑力。其實在我心裏,對於打籃球而中斷讀書這件事,一直是很不認同的。”張兆旭說。

正是這樣的想法讓張兆旭選擇了一條與衆不同的發展道路,他並沒有像絕大多數球員那樣先進入青年隊再逐步升入專業隊,而是在2007年進入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打球的同時也不放棄學業。

當時,中國球員中像張兆旭這樣的成長軌跡是非常少見的。張兆旭在NCAA(美國大學生聯賽)打球的經歷雖然談不上有多出色,卻爲日後更多的中國年輕球員提供了借鑑。“當初我走的這條路,並不一定適用所有人,這中間的過程也很曲折。但我覺得自己的經歷可以給有着類似想法的中國球員一些信心,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張兆旭說。

在國家隊被認爲“很會搞氣氛”

2010年張兆旭加入CBA上海隊,身高與姚明相仿的他被稱作“小姚明”。十一年之後他轉會天津隊,直至2023年退役。儘管從未獲得過總冠軍,但他把自己的全部能量都投入到了比賽當中。

當然,張兆旭職業生涯中最濃墨重彩的篇章還是他成爲中國男籃國手。雖然在國家隊更多是扮演王治郅、易建聯這些球星的替補角色,卻同樣有着很大的價值。正如他自我評價:“我主要的任務就是做好防守、爲隊友擋拆等等。在國家隊,我算是功能性球員,但也是球隊中的一塊拼圖。”

在中國男籃當中,張兆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賽前引領隊友圍成一圈“跳戰舞”,以此來激勵士氣。而這也是球迷們多年後仍津津樂道的話題。

實際上,張兆旭生性靦腆,性格內向,跳舞從來都不是他的長項。當初在美國剛入學時,球隊的新生有一個傳統——必須上臺跳舞。由於張兆旭身高突出,他跳舞的這段視頻在美國的播放量很高。也正是這段視頻,讓時任中國男籃主教練鄧華德認爲“這小子很會搞氣氛”,就讓張兆旭在每次比賽前引領大家“跳戰舞”。張兆旭笑道,“最初不光是我,還有李曉旭、丁錦輝等都引領大家跳過,但最後就是屬於我的專利了。說實話,這個事情其實讓我一直很有壓力,因爲在那個時刻大家都保持高度的專注度,迎接比賽的開始,引導隊友們跳舞既不能太娛樂,也不能太隨意。後來我看了國外的一些跳舞視頻後,才選擇了兩三個動作。這段經歷確實很難忘。”

首個開播客的退役籃球運動員

2023年4月,張兆旭結束自己13年的職業運動員生涯,正式退役,也就此開啓了人生的“下半場比賽”。其實決定退役時,張兆旭對於日後並沒有太明確的規劃,但他知道,自己肯定不可能離開籃球。

做籃球比賽解說是張兆旭保持影響力和延伸自身價值的重要機會,而這也是近年來一些退役優秀運動員的“再就業”方向。張兆旭雖然進入解說行業的時間不長,但他的口碑很不錯,球迷們評價他思路清晰,能“說到點兒上”,轉播平臺也漸漸地在很多焦點比賽中邀請他擔任解說嘉賓。NBA、CBA總決賽以及全明星等重要賽事的轉播都出現過張兆旭的身影。

“印象最深的一場解說還是第100次遼粵大戰吧,球迷和媒體的關注度確實和以往不一樣,我在解說時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很多網友來留言評論,我甚至有點上場比賽的感覺。”張兆旭說,“我希望藉助解說這個平臺一邊學習,一邊把球員角度看比賽的心得,用公正且有趣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球迷朋友。”

除了解說,張兆旭還開了一檔播客節目,這在退役籃球運動員當中也算是開了先河。張兆旭說:“因爲做播客從錄製到剪輯,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完成,這中間就會發現自己表達方面的一些問題。比如,有時說話囉嗦點,不能馬上切入到主題,球迷會有不好的感受。同時,有一些口頭禪,平時說話可能不會那麼在意,但錄完播客,然後回聽自己說話時,就會明顯感覺到這些方面必須要改進。”

大個子手把手教小球員

開辦籃球訓練營以及組織青少年比賽,也是張兆旭所熱衷的,畢竟這是他最擅長的事,這些年他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張兆旭在上海的訓練營名爲“青於籃”,是他在退役前幾年就開始籌建的,現已初具規模。這個訓練營目前涵蓋三個校區,約有700個孩子,在業界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張兆旭在退役後,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經營自己的訓練營,他的執教經驗也在不斷積累。“更多時候是訓練營中的教練去教孩子們,但有時我也會親自下場教他們一些動作,或者傳授一些經驗。但後來我發現,我教他們的一些東西,可能看着很專業,或者很酷,但在他們這個年齡段,不一定能用得上。不同年齡的孩子,教學方式與方法都不應該是一樣的,因材施教纔是最重要的。”張兆旭說。

張兆旭做球員時有一個好習慣,每天都會寫訓練日記,記錄日常訓練、比賽以及生活的感受。而張兆旭也希望小球員們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在訓練營的競賽班,就有這麼幾個要求:第一,小球員們儘量不要缺課;第二,希望家長能在課後與孩子們多交流,幫助他們儘快提高;第三,就是寫訓練日記。“哪怕每天寫一句話也可以,希望他們能夠認真地對待籃球。”張兆旭說。

與此同時,張兆旭還創建了“瘋狂七月”高中籃球比賽,這是他受到美國熱門青少年籃球賽事的啓發,去年已經在上海成功舉辦過一次,希望日後不斷擴大影響,成爲全國範圍內的高中賽事。“我就是想在不同的領域進行嘗試和學習,因爲不知道哪個領域適合自己,只有去做了才能判斷是否能行。”張兆旭說,“退役了,不想太閒着,或是進入太安逸的狀態,而是希望自己忙碌起來。”

“被籃球耽誤的畫家”發力了

張兆旭在社交媒體同樣很活躍。此前他曾在微博發佈過自己手繪的NBA、CBA球星畫像視頻,一度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評和追捧。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張兆旭在一張很大的白紙上,分出20多個方格,每個方格內都有一位球星的臨摹肖像。這些球員被畫得惟妙惟肖,很傳神,引發了網友們的“驚呼”。有人評論道:“之前覺得籃球運動員那麼高大,甚至是五大三粗的,真沒想到2米20多的張兆旭還挺有文藝範兒,這是被籃球耽誤的畫家啊!”

對於臨摹這事,張兆旭也覺得特別有意思,他說,“我小時候就有畫畫的基礎,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每個週末以及寒暑假都在練素描。所以,畫畫也算是一項才藝吧。退役後空閒時間多了,我就想在社交媒體上展示點不一樣的內容。比如對於一些籃球熱點,很想用圖畫來表現。我從網上找到一些具有話題性的球星圖片,然後就開始分格臨摹,畫滿一大張紙前後大概需要8到9個小時。雖然這並不容易,但這種成就感是很難得的,希望大家看到我另一面。”

重拾畫筆,讓張兆旭感慨頗多,他說,“其實打球這麼多年,我一直都沒有畫,但在退役後重新拿起畫筆,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又回來了,讓我回憶起小時候上美術班的情景,這真挺有意思的。”這一年多,張兆旭畫了不少,其中有一次他要去美國參加活動,就想在出發之前把正在臨摹的一整張NBA球星圖完成。於是他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日程表,每天要畫完幾個方格,最終實現了小目標。“這也算是我傳播籃球文化的一種方式吧,並不一定非得在球場上。”他說。

對於退役後的多領域嘗試,張兆旭表示自己也在不斷地摸索中。他說,“每個人的發展道路都不一樣,自身的特點也不盡相同。我覺得大部分運動員退役後會選擇成爲教練,不管是在基層,還是在職業隊執教,這都是適合運動員轉型的方向。但運動員退役後要想在其他的領域發展,就必須跳出此前的人設,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選擇和嘗試。無論如何,我都覺得走自己的路很關鍵,不要被刻板印象和固化思維所限制,這樣才能打開更大的空間。”

本版文/本報記者 宋翔

統籌/王詠 供圖/受訪者

·內存·

退役球員轉型解說嘉賓成爲新風潮

在職業籃球圈,像張兆旭這樣身高異於常人的運動員,退役後擔任解說嘉賓、開設自己的訪談節目或播客,在職業化程度最高的NBA是一個主流的轉型方向。比如奧尼爾、巴克利因爲獨特的解說風格深受球迷喜愛,喬治和格林也都開了播客,他們的專業性和娛樂性是最爲吸引球迷之處。在CBA,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水平退役球員也出現在熒屏前,爲球迷分享專業見解。

球員時代入選過中國男籃集訓隊的前北京奧神球員霍楠,算是轉型比較早也比較成功的一位。在2013-2014賽季開始前一週,形象不錯的霍楠接到了一家網站的邀約電話,希望他擔任CBA揭幕戰的解說嘉賓。自此霍楠開啓了一段全新的“生涯”。儘管最初時霍楠對於這個新領域處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但憑藉着多年打球的經歷和相對不錯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在解說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霍楠逐漸在這個行業站穩了腳跟。

此後,霍楠在很多平臺都承擔瞭解說任務,他的表達詼諧有趣,時常有一些“金句”脫口而出,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解說風格。有一段時間,霍楠與現任遼寧隊主帥楊鳴同臺解說,看點與流量拉滿。

在霍楠之後,又有不少退役球員加入到解說嘉賓的行列,比如李根、曾令旭、張兆旭等人。他們都有着豐富的籃球知識與經歷,在一個新的領域,很快就展示出自己“先天”的優勢。

對於越來越多的退役球員走上解說之路,霍楠表達了自己看法:“每一個解說嘉賓,實際上都有自己的風格,或者說自己的經歷與知識面。而且每個人對於籃球的理解也不同,我覺得這對於球迷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爲大家可以聽到多視角的專業解讀,退役運動員的價值也能得到充分體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