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過期麪包
竟引發了一場危及生命的
“血管爆炸”
日前,深圳一位患者郭先生(化名)
因腹瀉、胸痛就醫
不料被確診爲死亡率極高的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
合併降主動脈破裂”
腹瀉胸痛背後的致命危機
日前,郭先生食用過期麪包後出現上吐下瀉,並伴有胸口疼痛。起初他自認爲是普通腸胃炎,但疼痛迅速升級爲“胸口被撕裂”般的劇痛,伴有大量冷汗,被緊急送醫。
急診醫生根據其蒼白麪色、劇烈痛感和低血壓等症狀,敏銳察覺到這並非簡單的腸胃問題:這臉色,這痛法,這血壓……不像腸胃的“小打小鬧”,倒像是“血管爆炸”啊!
CT檢查證實了醫生的判斷: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且降主動脈已破裂出血,胸腔內大量積血。主動脈夾層如同一個“不定時炸彈”——主動脈內膜破裂後,高壓血流衝入血管壁中層形成夾層,僅靠薄薄的外膜支撐,隨時可能徹底破裂。據統計,未治療的A型主動脈夾層24小時死亡率達33%,48小時死亡率高達50%。
這種危急狀況往往由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導致血管壁長期受損而引起。在這起案例中,雖然直接病因是主動脈夾層,但醫生分析,患者食用過期食物後出現的劇烈嘔吐、腹瀉導致腹壓急劇變化,很可能成爲誘發血管破裂的“最後一根稻草”。
“雜交手術”實現生命接力
面對患者胸腔內已破裂出血的危急情況,醫院立即啓動最高級別急救綠色通道。心外科、麻醉科、體外循環組、輸血科等多學科專家迅速組成“拆彈天團”。傳統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需要大開胸置換血管,創傷巨大,而患者當時的情況可能難以承受。
醫療團隊當機立斷,決定採用“雜交手術”方案——將傳統開胸手術與微創介入技術相結合。手術團隊首先通過開胸手術,爭分奪秒地置換了靠近心臟的升主動脈和主動脈弓血管,並放置支架,解決了最致命的核心問題。
隨後,醫生轉向微創介入,通過大腿股動脈穿刺小口,將帶膜支架精準送至降主動脈破裂處,完美封住破口。這種創新術式既解決了致命病變,又避免了二次大開胸的巨大創傷,爲危重患者提供了更優化的救治方案。經過數小時的緊張手術,患者生命體徵終於穩定。
這場成功的救治案例,既展現了現代醫學多學科協作的優勢,也警示公衆需重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專家提醒,突發性、“撕裂樣”胸背痛是主動脈夾層的典型表現,一旦出現應立即就醫。同時,高血壓患者需嚴格控壓,避免突然發力、暴怒等可能引起血壓驟升的行爲,定期進行心血管篩查,共同守護血管健康。
採寫 | 深圳晚報記者 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