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炒作“伊朗加速生產導彈”:下一次衝突時,伊朗或將向以色列齊射2000枚導彈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 環球時報記者 線一凡】在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日前宣稱伊朗正在加速生產導彈、伊朗或將在下一次衝突時同時向以色列發射2000枚導彈後,美國政府12日宣佈對“支持伊朗彈道導彈和無人機生產”的多家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路透社稱,這是美國向伊朗施壓的最新舉措。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分析稱,伊朗可能總結了之前以伊衝突中的經驗,新生產的導彈對以色列的反導防禦將構成更嚴峻的挑戰。不過,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11日報道,西方媒體對伊朗導彈近期的炒作表明,其對伊朗的導彈實力心知肚明,但爲了掩蓋以伊“12日衝突”的結果並避免展現伊朗的實力,此前西方曾發動大規模宣傳攻勢,聲稱伊朗導彈沒有對以色列造成嚴重損失,這兩種論調自相矛盾。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2日稱,伊朗聲稱,該國的導彈實力現在“遠遠超過”以伊衝突之前的水平。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齊日前表示,伊朗已從美國和以色列6月對其軍事和核設施的襲擊中恢復過來。報道稱,美國擔心伊朗軍事復甦的影響將遠遠超出中東國家:伊朗恢復導彈生產可能會威脅駐紮在該地區各地的美軍,並考驗以色列的導彈防禦極限,如果伊朗恢復對以色列的空襲或代理人襲擊,可能會將美國拖入另一場對抗。

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在最近的公開講話中表示:“與以色列6月發動的‘12日衝突’之前相比,伊朗的國防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所提高。”他還表示,伊朗新型導彈的生產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貝赫納姆·本·塔勒布魯告訴福克斯新聞網,鑑於伊朗在以伊衝突中吸取的教訓,該國重新重視導彈生產並不令人意外。“毫無疑問,在衝突之後,德黑蘭已經意識到導彈是其威懾和打擊能力的基石。因此,預計德黑蘭將集中精力加強其導彈計劃的重建。”他警告說,伊朗加速發展導彈可能成爲下一場地區衝突的導火索,“正因如此,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下一次可能的衝突很可能是由導彈問題而非核問題引發的”。

美國《紐約時報》幾天前透露,國際危機組織伊朗項目主任阿里·瓦埃茲從伊朗官員處獲悉,伊朗的“導彈工廠正在24小時運轉”。瓦埃茲補充說,如果再次爆發衝突,“伊朗可能希望一次性發射2000枚導彈以壓倒以色列的導彈防禦系統,而不是像6月那樣在12天內發射500枚”。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援引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塔勒布魯的分析稱,伊朗在以伊衝突中學會了如何根據目標、地點和發射順序,用更少的導彈發射次數儘可能地提高殺傷力。“12日衝突”中,伊朗曾利用這些經驗從伊朗東部基地向以色列發射導彈。

報道還提到,以伊衝突期間, 伊朗動用了新型導彈,它們普遍具備高末端機動性和更高飛行速度,能夠降低以色列反導系統的攔截成功率。據統計,在以伊衝突之前,伊朗裝備有超過2000枚不同型號的彈道導彈,但其中大部分是採用液體燃料的老型號,存在燃料加註時間長、發射準備過程複雜的缺點。報道稱,以色列在對伊朗空襲行動中摧毀了伊朗大量導彈發射裝置,並暫時封鎖或摧毀了導彈儲存設施,擾亂了伊朗導彈部隊的指揮和控制,削弱了伊朗導彈的大規模發射能力。

美國專家擔心,伊朗正在大批量生產的新一代彈道導彈可能主要是生存能力更強的固體燃料導彈。塔勒布魯表示,伊朗也已經認識到自身的弱點,並正在尋求儘可能安全地重建得更好。其重建的速度和力度,可能在短期內超過以色列重新武裝的速度和力度。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由於提高彈道導彈齊射的整體效能已經被伊朗當成“首要任務”,以色列如何防禦可能的大規模導彈襲擊就尤其重要。根據以色列國防軍(IDF)的說法,伊朗在以伊衝突期間發射了631枚彈道導彈,其中約500枚落入以色列境內。“在這些落入以色列領土的導彈中,243枚擊中了空曠地帶,無需防空部隊做出反應,共有36枚導彈擊中了人口稠密地區,另有221枚被攔截,以方聲稱,攔截成功率高達86%。”但不少開源情報機構根據國外社交媒體流傳的導彈襲擊視頻分析後認爲,以色列可能有意淡化了伊朗導彈襲擊對該國的攻擊效果。

美國智庫分析稱,以色列同意與伊朗簽署停火協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色列庫存的攔截彈藥已經見底。此外,駐中東美軍在協助以色列攔截伊朗導彈和無人機的過程中也消耗了大量先進的攔截導彈。美以這些先進彈藥,無論是生產速度還是成本,都無法與伊朗彈道導彈相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