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本計劃恢復“大佐”等軍銜舊稱引爭議,專家:應考慮批判或抵制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青桂 環球時報記者 於睿同】日本廣播協會(NHK)13日報道稱,多名日本政府官員表示,日本正計劃修改自衛隊軍銜名稱,部分稱謂擬恢復爲舊日本軍隊的軍階用語,這一舉措將打破日本自衛隊長期以來通過獨特稱謂淡化其軍事色彩的慣例。

據日媒報道,按照自民黨和日本維新會10月簽署的聯合執政協議,自衛隊軍銜名稱變更計劃將於2026財年實施。自民黨內部人士聲稱,在“日本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應摒棄以往刻意迴避軍事術語的“非必要”習慣,通過明確稱謂強化自衛隊的“國防組織”定位。他們還聲稱,此舉意在與外國軍隊標準“對齊”,既便於日本公衆理解自衛隊體系,也能“提升自衛隊認同感、提振士氣”。

根據現行《自衛隊法》,日本自衛隊軍銜分17個軍階,均以阿拉伯數字輔助分級。若更名法案落地,現行軍銜將大幅向舊日軍體系靠攏:如“1佐”將改稱“大佐”,“1尉”恢復爲“大尉”;“普通科”“特科”“設施科”等“兵種”稱謂,也將分別改回“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

該計劃在日本引發爭議。有輿論提到,日本自衛隊長期面臨招兵難困境,與其耗費經費修改稱謂,不如將資源用於改善服役環境和人員待遇。

此外,執政聯盟藉口稱修改名稱也因“公衆對自衛隊軍銜認知模糊”,如分不清“1佐”與“3佐”的等級差異,但防衛省內部就有反對者表示,“現有名稱已沿用多年,已形成固定認知”。還有自衛隊軍官告訴日本廣播協會:“習慣的稱謂突然改變,不僅會造成工作混亂,還需修改大量流程規範,只會造成額外負擔。”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笪志剛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若自衛隊軍銜改動最終實施,必然會傷害曾被日本殖民和侵略的國家民衆的感情記憶。舊日本軍隊軍銜所代表的含義,是負面的、野蠻的,同時關聯了某種殘酷的歷史記憶。這種認知植根於許多遭受日本軍國主義殖民與侵略的人民的歷史記憶與情感中。日本有一個詞叫“改惡”,通常指修改法律或法案時,並非朝着更好的方向,而是引發爭議。若將軍銜改回舊稱,對日本民衆,尤其是經歷過戰爭的老人來說,是一種“改惡”;對曾遭殖民和侵略的周邊國家人民而言,則如同在歷史的傷口上撒鹽。 

此外,笪志剛還表示,這也可能被視爲日本系統性地突破憲法、構築所謂“反擊能力”重新走向海外的前奏。因此,這些動向確實值得警惕,應考慮予以批判或抵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