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訪談】巴基斯坦海軍參謀長:首批中巴合作的“漢果爾”級潛艇將於明年入列服役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白雲怡 劉煊尊】巴基斯坦海軍參謀長納維德·阿什拉夫海軍上將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首批中巴合作的“漢果爾”級潛艇預計將於明年正式加入巴基斯坦海軍服役。他表示,“漢果爾”潛艇項目進展順利,今年早些時候,第二艘和第三艘“漢果爾”潛艇在中國成功下水,標誌着中巴海軍合作取得“重要的里程碑式成果”。

公開報道顯示,巴基斯坦於2015年與中國簽訂了採購8艘“漢果爾”級常規潛艇的合同,其中前4艘由中國負責建造,後4艘則交由巴基斯坦方面組裝,以提升巴方的技術能力。按照計劃,巴基斯坦將在2022年到2028年之間獲得8艘先進潛艇。首艘“漢果爾”級常規潛艇2024年4月在中國下水,第二艘、第三艘今年也先後在中國下水。

阿什拉夫在採訪中對《環球時報》記者高度評價了這一中巴合作項目。他表示,“漢果爾”級潛艇項目不僅大幅提升了巴基斯坦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也通過技術轉讓和技能培訓,推動了卡拉奇造船廠和工程公司的能力建設,增強了巴方的自主研發與製造水平。這一項目充分體現了中巴雙方在海軍裝備領域的專業精神與密切協作。

除潛艇項目外,中巴海軍裝備合作的另一重要成果是“054A/P型”護衛艦。目前,這一型號的多功能護衛艦已服役於巴基斯坦海軍,被阿什拉夫稱爲“最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之一”。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製造的護衛艦極大提升了巴海軍在防空、反潛和海上監視等領域的作戰能力。

“它們在確保阿拉伯海北部及更廣泛的印度洋地區海上安全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而這一地區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他說,通過保障包括中巴經濟走廊在內的重要海上航線安全,巴海軍也得以爲促進地區貿易、投資與經濟活動作出積極貢獻,“這不僅有利於巴基斯坦,也有利於整個地區。”

在談及中國裝備的使用表現時,阿什拉夫評價表示,中方製造的平臺和設備“可靠、技術先進,且非常契合巴海軍的作戰需求”,無論在性能還是技術支持方面,巴方都“有着非常積極的使用體驗”。

他表示,隨着現代海戰形態不斷演變,無人系統、人工智能以及電子戰等新興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巴基斯坦海軍正在重點關注這些領域,並希望與在新興技術產業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拓展合作。

近年來,中巴兩國海軍保持着高頻度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多次在中國、巴基斯坦及公海海域開展聯合演訓活動,內容涵蓋聯合反恐、反海盜、海上補給、編隊機動、通信聯絡、聯合搜救等科目,特別是“海洋衛士”系列演習已成爲中巴兩國海軍聯合演習的重要品牌。

對此,阿什拉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洋衛士”系列演習體現了中巴海軍合作的“深度與成熟度”。他認爲,這些演習有效提升了兩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和戰術配合水平,增進了在反恐、反海盜和海上安全等多領域的專業交流。“更重要的是,這些演訓彰顯了中巴雙方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航行自由的決心。”

在談及未來與中國海軍的合作時,阿什拉夫表示,中巴海軍的夥伴關係建立在“深厚友誼、相互尊重、互信與共同戰略利益”的基礎之上。在未來十年,相信這種關係將進一步深化。中巴海軍的合作領域將不僅限於造艦與訓練,還將擴展至互操作性提升、科研合作、技術共享與產業協作等方向。

“雙方在先進技術、無人系統、海洋科研及海洋產業發展方面都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確保海上安全與穩定,爲地區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他說。

“中國一直是巴基斯坦海軍現代化進程中值得信賴的夥伴。”阿什拉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中國引進的先進的護衛艦與潛艇,極大提升了巴海軍的作戰縱深、多域作戰能力和威懾力量。與此同時,與中國海軍的聯合訓練與演習也加深了雙方在海上行動中的協同與默契。“這種合作不僅僅侷限於裝備層面,更體現出我們共同的戰略願景與推動地區穩定的長期夥伴關係。”

11月3日至6日,巴基斯坦海軍將在卡拉奇舉辦第二屆巴基斯坦國際海事博覽會暨會議(PIMEC)。據巴基斯坦海軍方面介紹,該活動旨在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搭建藍色經濟合作平臺,促進政府間與企業間的交流合作。

阿什拉夫表示,巴基斯坦國際海事博覽會暨會議旨在展示和發揮巴基斯坦的戰略性海洋資源優勢,包括瓜達爾港以及中巴經濟走廊帶來的廣闊機遇,推動關鍵基礎設施投資,助力貿易和經濟增長。巴基斯坦海軍希望,通過這一博覽會的舉辦,能夠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並通過國際協作應對新興海上安全挑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