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國際學者與漢學結伴、和中國同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希望你們繼續與漢學結伴、和中國同行,加強研究闡釋,向世界介紹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當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近日,習近平主席覆信應邀參加2025世界中文大會的61名青年漢學家。習近平主席的覆信充分彰顯新時代中國堅持推動不同文明開放交流、包容互鑑,始終致力於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夯實文明根基。
漢學源自中國、屬於世界,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漢學研究發展至今,匯聚了一代一代漢學家超越時空、跨越文化隔閡的思想智慧。縱觀其發展之路,也可見歷史前進的脈絡。“20多年前研究中國是一件‘很孤獨的事’,而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中國。”一位阿根廷學者的話,反映出正在全球各地掀起的漢學熱。近年來,越來越多國際學者關注中國、熱愛中國文化,在促進漢學研究和文明互鑑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爲溝通中外文化、增進理解友誼合作注入了動力。
漢學熱是中華文化綻放時代新光的一個縮影。從南非少年爲聽懂電影《哪吒》中的臺詞學中文,到西班牙博主用天津話推廣“煎餅果子卷西班牙火腿”;從多國留學生走進“朱子故里”福建南平沉浸式研學,到“中文+直播”“中文+電商”的技能組合成爲東南亞青年職業培訓的熱門選擇……近年來,學中文、用中文的風潮在海外持續升溫,古樸又時尚的中華文化不斷在各國圈粉。當前,已有80多個國家把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超過2億人。與語言熱相伴而至的是文化熱。中文歌曲、影視劇、遊戲、網絡文學、短劇等中國文化IP正走近越來越多海外人士,跨文化交流的生動故事不斷書寫。
文化交流熱度持續上升,折射新時代中國開放包容的胸懷。正因爲中國始終向世界張開雙臂,與各國人民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纔有了各國友人與開放中國的“雙向奔赴”。近年來,中國免籤“朋友圈”持續擴容,更多外國友人得以親身體驗和欣賞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一些海外博主用文字和鏡頭記錄所見所聞,讓更多國外民衆愈發嚮往“百聞不如一見”的中國。今年上半年,來華外國人入出境數量同比增長30.2%,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達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3.9%。隨着中國的發展日益受到世界矚目、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上越來越多人認爲,更深入研究中國、理解中國文化,才能更好把握中國機遇、實現合作共贏。
在各國命運休慼與共的“地球村”時代,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鑑,才能爲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近年來,世界中文大會、世界中國學大會、世界漢學家大會等對話平臺的吸引力、影響力不斷擴大,日益成爲中外語言互通之橋、理解互信之橋、文明互鑑之橋。展望未來,中國將一如既往踐行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爲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搭建平臺、注入動能。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有文明的互鑑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期待更多國際學者與漢學結伴、和中國同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