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李在明:韓美投資談判仍處膠着狀態,”27日,韓聯社以此爲題刊發報道,凸顯緊迫感。報道聚焦韓美圍繞韓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項目的談判,引述該國總統李在明接受彭博社專訪時的話稱,投資方式、金額、時間表、如何彌補損失以及分紅等所有問題仍是分歧點。李在明表示,美國當然會謀求本國利益最大化,但也不應給韓方造成毀滅性後果。
幾個小時之後,韓聯社再次刊發報道:“韓國安高官:韓美關稅磋商恐難在APEC會談期間談妥。”報道中的“國安高官”是韓國國家安保室第三次長吳玹周,她27日在外媒記者會上說,政府從未將APEC會議或韓美元首會談當作關稅磋商時限。她說,韓方在與美方進行談判時看重商業合理性和對國家經濟的益處等因素。被問及政府是否考慮“與其不划算,不如不籤”的選項時,吳玹周表示,談判破裂不是政府立場,談判團將爲達成協議努力到最後一刻。
《韓民族日報》27日刊文稱,在29日韓美元首會談前夕,雙方自7月底達成初步共識後、持續三個月的激烈博弈正進入最後衝刺。該報稱,特朗普24日(當地時間)在專機上對媒體表示,與韓國的關稅談判“已非常接近達成協議”,並稱“如果他們準備好了,我也準備好了”。此前一天,一位美政府高官在電話簡報中也強調,美國“非常希望儘快與韓國達成協議”,並明確表示“只要韓國接受美國認爲恰當的條件,美方願意立即簽署協議”。報道稱,借出席APEC會議之機訪韓的美國領導人強調“接近達成協議”,並要求韓方“接受條件”,被視爲對韓方的直接施壓。
美韓雙方的談判卡在了哪裏?《韓民族日報》在報道中稱,據悉,韓國總統室政策室長金容範等人22日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進行的最後階段磋商,仍未能在現金投資比例上縮小分歧。美方提出在8年內每年投資250億美元的方案,但韓方出於外匯市場穩定性考慮,認爲每年投資額難以超過150億美元。
《韓國時報》分析稱,談判核心在於如何劃分3500億美元投資中“直接投資與基金投資”的比例,以及利潤分配與風險共擔機制。報道稱,美國希望借協議強化供應鏈控制,而韓國擔憂高額現金出資將衝擊外匯和財政穩定。同時,韓國政府內部也對投資規模的可行性表示擔憂。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表示,韓國現實條件下每年最多籌措200億美元,與美方要求相距甚遠。
《韓國時報》評論稱,韓國經濟正處於“十字路口”。韓國“news1”新聞網表示,此次韓美元首會談將成爲左右韓國經濟走向的關鍵節點。若繼續推進大規模對美投資,短期內有助於穩定貿易關係;若堅持審慎立場,則需承受市場波動與外交壓力。
不過,韓國媒體在分析中也未排除另一種可能:有觀察認爲不排除兩國領導人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實現戲劇性突破。一位韓國政府消息人士稱:“特朗普總統重視可見成果,或希望在韓美元首會談上宣佈某種結果,韓方也可將此視爲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