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據《日經亞洲評論》25日報道,受人工智能(AI)服務及其驅動數據中心需求“爆炸性”增長的推動,全球約1300家主要科技公司的有息債務在過去10年間增至約1.35萬億美元,增長3倍。報道分析認爲,這種激增源於企業的商業模式正從輕資產的軟件業務(所需基礎設施較少)向需要大規模數據中心的AI業務轉型。
報道援引金融信息機構QUICK FactSet的數據表示,美國五大科技巨頭亞馬遜、微軟、蘋果、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有息債務總額已達4570億美元,是10年前的2.8倍。此外,老牌科技企業甲骨文的有息債務也在10年間增長逾1倍,至1116億美元。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個季度內,1300家科技公司的有息債務同比增長16%。
債務的增加反映出全球科技企業在AI賽道上的激烈競爭。Meta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上個月表示,“如果我們最終錯投了數千億美元,那顯然將是非常不幸的。但我認爲如果不投資,風險實際上更高。”他認爲,在AI競賽中落後的風險更大。在全球資本充裕的背景下,強勁的投資者需求正支撐着公司債務融資。據報道,甲骨文9月發行的債券獲得了約5倍於發行規模的訂單。微軟2027年到期的債券收益率在5月至9月期間有時甚至低於美國國債收益率,反映出投資者認爲公司比政府更安全。
美國股市分析網站Seeking Alpha報道稱,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的快速提升,催生了以數據中心爲核心的資本投資週期。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28年,全球數據中心支出將達到約2.9萬億美元,其中硬件(芯片/服務器)支出1.6萬億美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支出1.3萬億美元。
不過,這一投資趨勢也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警惕。《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目前科技公司所支持的AI相關業務尚未實現盈利。值得注意的是,負債權益比超過1的公司比例已升至13.8%,較10年前上升4.9個百分點。報道稱,儘管目前近90%的公司擁有承受債務償還的財務實力,但像甲骨文這樣負債權益比高達4.6的債務過重公司數量有所增加。
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企業正積極進行前期投資,以避免在AI熱潮中落後。目前資金流動順暢,但如果某個環節出現瓶頸,財務薄弱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